特朗普政府的话风整体放软,这次的TACO定律来得比外界想象得更快。但即便如此,中方的反击依旧如期落地。
(特朗普政府口风放软,中方的反击如期生效)
当地时间10月13日,继特朗普、万斯、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相继暗示“美国并不想和中国打贸易战后”,美国财长贝森特也放软了语调。
他在接受美媒采访时直言,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不一定会发生。
贝森特称,接下来中美双方将举行更多会谈,特朗普已经明确表示,关税在11月1日之前不会生效。
贝森特还透露,中美沟通渠道已重新开放,再过几天,中美将进行工作级别会谈。所以他认为,100%的关税不一定会发生。
贝森特这话一说完,美股三大指数全部收高。
美国资本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特朗普政府什么是正确做法了。
说实在的,特朗普政府会有这样的态度变化并不令人意外。
(TACO定律来的比外界想象的快)
毕竟当特朗普刚喊出“要对中国加征100%关税”时,外界舆论都一致认为,TACO定律大概率会再次应验,也就是“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总会退缩)。
果不其然,美方真的又开始打脸自己,而且来得比外界想象得更快。
一方面,美方根本没有信心打这场贸易战。毕竟他们早就已经试过,对中国加征100%关税会造成什么后果。如果他们真的能承受这样的后果,此前也不会坐在与中方的谈判桌前了。
特朗普加征100%关税的喊话,不过是一次情绪宣泄。
另一方面,特朗普还是想着跟中方见面。他冷静下来后又告知外界,并没取消与中方的会晤安排。贝森特也透露,美方希望两国领导人能有机会会晤,讨论贸易问题。
也因此如果美方这时态度太强硬,必然会影响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会谈,可能会导致会晤取消,进而造成双方之间更大的贸易摩擦。
当然,即便美方的态度放软,最后一刻高喊刀下留人,但中方的反击依旧如期落地,铡刀准时落下。
(中方对美反击如期落地)
北京时间14日凌晨,中国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的措施正式实施。
全部与美方相关的船舶,无论是企业、组织、个人拥有还是运营,或是持股25%以上,以及悬挂美国旗帜的船舶,还有在美国建造的船舶,都要被征收这项费用,除非是由中国建造、美方使用的船舶。
中方此举,正是为了反制美国对中国拥有、运营、建造的船舶收取额外费用。
根据我方商务部的说法,在中美过去几轮谈判中,中方就该问题已经多次向美方提出关切,并就双方可在相关产业展开合作提出建议,但美方仍然无视了中方关切,态度消极,执意针对中国造船业下手。
既然美方不想好好合作解决问题,那我们自然也不需要再对他们客气,对等反制美国建造、拥有、运营的船舶。
当然了,鉴于中美造船业的差距,很多美企用的其实都是中国建造的船舶,所以在这点上,我们也放宽了限制,为中企建造的船舶留了一道口子,以“免特别港务费”的方式,鼓励美企继续使用中企建造的船舶。
这正是在告诉美方,即便他们的态度软化,但若是没有改变错误做法,依旧没有任何意义。
(中方的决策一旦发布,就会坚定实施)
中美交手这大半年,美方应该很清楚,跟特朗普的随时官宣,又随时反悔不同,我方的决策一旦发布,就一定会坚定实施,不会轻易改变。
美方几句软话糊弄不了我们,更重要的还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到底是要收回错误决策,坐到谈判桌前跟中方好好解决问题,合作共赢,还是打一场两败俱伤的贸易战。
经过这番最新交手,中美博弈的节奏已然清晰:美方的反复无常与中方的坚定反制形成了鲜明对比。
特朗普政府从挥舞“100%关税”大棒到急忙放软身段,不过短短数日,再次印证了其“雷声大雨点小”的决策模式。
而中方在贝森特释放缓和信号的同时,依然准时启动对美船舶的特别港务费措施,恰恰展现了“言必信、行必果”的战略定力。
美方试图通过“关税恐吓”获取谈判筹码的旧套路已然失效,当中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美方不仅面临对等反制的直接压力,更要承受资本市场用脚投票的内部分歧。
这场交锋再次向世界证明,在国际贸易的棋局上,中国既有着坚定的战略耐心,更具备精准落子的实战能力。
中美关系的未来,不取决于某一方的临时放软或强硬表态,而在于能否建立基于相互尊重的可持续相处模式。
我们从不主动挑起争端,但也绝不畏惧任何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