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关于关税的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特朗普政府表面上宣称对所有进口商品加税,但背地里却悄悄取消了几十种商品的关税,这背后可不仅仅是良心发现,而是有更深的原因。
原来,11月美国最高法院将对特朗普政府过去几年征收的关税进行审理,法院的判决可能导致此前收取的大量税款被要求退还。这一案件可以说是“天大的事”,如果法院判政府败诉,那么此前征收的税款就可能要一笔笔地退还给企业,这可不是小数目。所以,在官司开打之前,政府已经开始行动了。最近,他们取消了对一些商品的关税,比如特定的矿物和化学品等。这些取消的关税,实际上是在为可能出现的“退税潮”做准备,政府想通过减少不太合法的收费项目,降低未来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不仅如此,政府还列出了几个清单。一个是“附件二”,其中已经松动了对部分商品的关税限制。另一个是“附件三”,预告未来可能会对几百种商品实行零关税,特别是那些美国本土没有生产、但需求又很高的商品,比如某些热带水果、飞机零部件以及制药原料。这显示出政府正在意识到,对所有进口商品一刀切征税并不完全合理,特别是那些美国本土无法生产的商品,征税再高也无济于事,只会增加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
此外,政府还下放了部分关税豁免的决策权,以提高效率。以前需要特朗普亲自签署命令,现在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可以直接操作,这让美国政府在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时更加灵活。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会放松。特朗普政府依然在积极利用《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征收更多的关税。这项法律允许总统以“国家安全”为由,征收关税,而且这种理由在法律上很难被挑战。近期,他们就利用这一条款,对进口的重型卡车和零部件加征了25%的关税,并宣布11月1日起生效,同时还延长了对汽车制造商的免税优惠至2030年。甚至连药品、家具等日常消费品也可能被纳入征税范围。一些支持者认为,通过这种方式逼迫企业将工厂搬回美国,是最有效的办法。

所以,目前的做法是,美国政府一方面取消了一些可能被法院判定不合法的关税,减少未来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又利用更加稳固的法律条款,继续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的政策。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变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商品价格是否上涨。研究机构预测,如果特朗普政府继续实施2025年的关税计划,美国物价可能会短期内上涨1.7%。这意味着每个家庭每年可能需要额外支出2400美元。特别是一些具体商品,比如皮革制品(如皮包、皮鞋)和衣物,价格可能会暴涨36%以上。即便从长期来看价格回落,但也比现在贵上10%左右。

这让许多美国企业感到压力,尤其是食品制造商等行业。行业协会已经开始要求政府对一些日常必需品,如咖啡、燕麦、热带水果等,免除关税。甚至像好时(Hershey)这样的大公司也公开表示,正与政府商谈,争取免除可可的关税,因为高涨的成本压力实在太大了。
总体而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看似矛盾,一方面在撤销某些关税,另一方面又加征新税。这背后是法律和经济的双重考虑,既要保住核心政策,又要避开法律和经济上的风险。而11月的最高法院判决,将成为关键。如果法院判政府败诉,可能不仅改变美国的贸易政策,也会直接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购买进口商品时的价格。因此,这场关税战的走向,值得我们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