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张玫 北京报道
近日,上海证监局一纸行政处罚决定书,将又一例“老鼠仓”案公之于众。
基金经理杨某嘉在其管理的产品亏损近40%的同时,利用职务便利指导他人进行趋同交易,最终被处以50万元罚款。
趋同交易被罚
尽管处罚决定书中隐去了机构名称,但通过履历比对,多方媒体确认被罚的“杨某嘉”即海富通基金前基金经理杨宁嘉。
对此,10月26日,《华夏时报》记者向海富通基金相关人士进行询问,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复。
处罚决定书显示,杨某嘉先后担任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
监管查明,杨某嘉在担任基金经理期间,负责产品投资决策及指令下达,能够知悉基金持仓、交易明细等未公开信息。
他利用这一便利,明示、暗示陈某东通过其实际控制的证券账户进行交易,该账户与杨宁嘉管理的基金发生明显趋同交易。
所谓趋同交易,是指证券从业人员在机构操作前后,指使他人或使用个人账户买卖相同股票,以牟取不正当利益,属于典型的“老鼠仓”行为。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二十条第六项明确禁止基金从业人员“泄露因职务便利获取的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
对此,上海证监局对其作出责令改正并罚款50万元的行政处罚。
在任期间业绩不佳
资料显示,被认为是处罚决定书中“杨某嘉”的杨宁嘉历任海通国际证券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助理、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行业研究员。其2017年5月加入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股票分析师、高级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2024年10月份卸任了所管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杨宁嘉在任期间的投资能力堪忧。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2024年6月接手的海富通数字经济混合基金,杨宁嘉仅管理100多天便仓促卸任,而这只基金成立于2024年6月13日,成立不足一年,就在2025年5月宣告清盘。
清盘前基金资产净值仅剩36万余元,份额较成立时缩水99.87%,几乎沦为“迷你基金”的极端案例。
《华夏时报》记者10月26日、27日向海富通基金相关人士询问杨宁嘉事件相关问题,对方表示“不回复了”。
合规风控受到关注
杨宁嘉案,让海富通基金的合规短板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首批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本应凭借国际股东背景构建严密的合规体系,却在7年内两次曝出“老鼠仓”丑闻。
2018年,海富通前基金经理谢志刚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52只股票,成交金额5565万元,非法获利270万元,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300万元。
而杨宁嘉案发生在2024年,彼时AI监控、大数据比对等技术已在行业普及,却仍发生了违法违规行为,这让外界对该公司内部监控系统性疏漏的质疑声响起。
此外,杨宁嘉2024年10月以“个人原因”离任,海富通基金未披露任何异常,公司当时是否知晓有违法违规行为出现?
2025年4月,海富通基金迎来新任董事长谢乐斌,其此前担任国泰君安首席风险官,是业内公认的“风控专家”,被寄予完善公司治理的厚望。
杨宁嘉案并非个例,近年来“业绩惨淡且违规操作”已成为公募行业不容忽视的怪象。2025年8月,天津证监局披露的国寿安保基金前基金经理李丹案同样令人咋舌:李丹操纵账户趋同买入金额近3312万元,最终交易以亏损收场,其管理的国寿安保核心产业基金在任内回报为-7.77%,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处于后10%。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信息进行交易的行为严重违背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利益,也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中国证监会始终对这类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坚决依法打击,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对于李丹案,监管部门已经依法处理,展现了监管的严肃性和有效性。“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资本市场将越来越规范,投资者权益将得到更好保护。同时,我们也提醒所有市场参与者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期编辑: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