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系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教授、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日韩思想库网络研究基地(威海)主任李冬新
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掀起新一轮全球“关税风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以倡导多边贸易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核心价值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身份危机。
这场全球关税风暴直接冲击着APEC所秉持的“自由开放”的核心价值以及“协商一致”的合作框架,严重威胁着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故而,APEC的应对之策,将直接决定其在未来经贸治理格局中的核心地位与长远影响力。

▲庆州街头的APEC会徽
在全球经济碎片化与单边保护主义抬头的双重冲击下,APEC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压力与考验。
首先是内部分歧加剧,合作根基动摇。美国主导实施的关税措施,对亚太地区中高度依赖美国市场、出口结构单一的经济体构成显著冲击,既深度扰动着亚太既有贸易生态,更进一步诱发区域内贸易流向与合作格局的结构性重构。这种冲击也可能引发报复性措施,导致APEC内部陷入“以邻为壑”的贸易摩擦,瓦解多年来的互信与合作成果。
其次,规则效力弱化,新议题推进受阻。APEC以自愿性、协商一致为核心的“APEC方式”,在强硬单边主义面前暴露出缺乏约束力的先天短板,难以对其形成有效制衡。此外,APEC所倡导的“边界内”新议题规则制定,例如数字经济、绿色标准等领域,面临着区域共同数字合作进程受阻的困境,进而使 APEC 规则体系的有效性受到质疑。
第三,供应链面临重构风险,区域内生产网络饱受冲击。美国关税政策的波动性与强制性,迫使区域内企业偏离经济效率原则而重新规划供应链布局。这一趋势显著削弱了亚太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整合效能与竞争优势,对区域经济的稳定运行与持续发展构成实质性冲击。
面对当下诸多挑战,APEC应采取更加务实和坚定的集体行动:
第一,坚守核心价值,强化“软法”约束力。APEC应利用其作为“观念塑造者”和“议程设定者” 的平台优势,在道义和舆论上形成对保护主义的压力,从而将APEC的平台优势转化为践行多边主义精神,重塑亚太区域内信任与合作的关键载体,凸显“软法”机制所蕴含的制度性权力。
第二,推进“后边境”议程,构建深度链接。在关税等“边境”议题受阻时,APEC可跳出争议焦点,将合作重心转向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人口老龄化、可持续发展等更具韧性的领域。这些议题高度契合成员间共性发展的利益诉求,为勾勒亚太区域合作新方向提供新思路。
第三,凝聚多边共识,维护多边体系。作为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的经济合作机制,APEC应强化与东盟、中国、日本、韩国等区域内主要经济体的战略协同,通过机制化对话与协商凝聚立场共识,以“集体的声音”有力回应单边主义行动,共同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为弥合成员间利益分歧提供制度性保障。
第四,聚焦务实合作,展现实际效益。APEC应将合作重心聚焦关键领域,以务实举措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共享,进一步弥合成员间的数字鸿沟与发展差距,强化APEC作为“利益共同体”的身份认同,从根本上巩固内部合作向心力,降低单边保护主义对区域合作架构的侵蚀风险。
美国的关税风暴是对APEC的一次压力测试,但也是其展现韧性与进化能力的契机。在这场风暴中,APEC的角色应从“自由贸易的倡导者”升级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稳定器”,证明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基于规则的合作与互联互通,依然是实现共同繁荣的可持续路径。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媒体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