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甘肃新闻11月10日电 (黄涛)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的根基。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向纵深推进、“十四五”规划成果持续显现的关键节点,白银市白银区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企业的深耕细作,让小小的玉米种子迸发出强劲活力,书写着基层种业发展的生动篇章。
深秋的白银区,阳光洒满白银金穗种业有限公司的晒种场——成袋的玉米种子铺成连绵的“金色海洋”,金黄的色泽里满是丰收的底色。“籽种好,一半谷”,这句老祖宗传下的农谚,在这家扎根白银30年的育种企业里,正被日复一日的坚守写进现实。
“现在公司自主培育的品种有20多个,现在在销售的有4-5个,今年总共繁殖了三个品种,都是公司自有品种。”副总经理梁柱介绍道。作为白银区育种行业的“老大哥”,金穗种业深耕细作的30年,正是一部与旱作区较劲的“科技攻坚史”。公司专攻陇中、陇东干旱半干旱及高海拔区域的早熟、极早熟品种,这些种子不仅能在正常年份稳稳成熟,更能在极端天气里保住收成,成了“十年九旱”地区农户的“救命种”。
这份底气,藏在沉甸甸的荣誉与数据里。“咱们那个金穗3号是获得了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从2005年我们审定以后一直销售到现在,在早熟区域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梁柱的骄傲溢于言表。今年,公司2000亩自有品种繁育基地收获80万公斤种子,可覆盖40万亩播种面积,不少已被订单锁定。即便培育一个新品种周期漫长——“选育个新品种可能4-5年吧,但是选育自交系,时间比较长”,但金穗仍在持续攻关,眼下一批抗旱抗病的极早熟组合品种正处于试验阶段,未来将继续以早熟品种为主、中晚熟品种为辅,守护旱作区的收成希望。
如果说金穗是白银区种业的“定盘星”,白银瑞德丰农业科技公司便是这片沃土上的“活力尖兵”。“2025年我们代繁情况是这样的,总共给东北客户代繁700多亩地,涵盖6个品种,今年的制种产量达到我们预期,每亩地400公斤左右的年产量,也是丰收的一年,300万左右的一个年产值。”负责人李兴亮算起收成账,笑容里满是踏实。
从事制种近20年、创业10年的李兴亮,认准了玉米种子的“农业芯片”价值,更摸清了在白银区搞育种的独特优势:“甘肃又是玉米种子的黄金种植地点,我们白银这个区域隔离区好,以山为屏障,特别适合代繁突出的小品种。”这家“小而精”的企业藏着大能量——玉米制种占公司年产值80%,高峰期每天带动近180人就业,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谈及未来,李兴亮底气十足:“代繁面积3000亩地左右,预计1200万左右的年产值,这是我5年左右的公司整体规划。”
大小企业的蓬勃生长,离不开政策的阳光雨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今年是国家提出‘种业振兴行动’五年见成效的关键一年。”白银区农作物种子服务中心主任魏雪莲的话点出关键,“我们区农作物种子服务中心对制种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引进优良品种,逐步做大做强,从而达到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回顾“十四五”,从种质资源保护到品种创新扶持,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正如全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的大趋势,白银区种业也在精准服务中逐步壮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