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空军成立76周年之际,一部名为《梦远》的微电影震撼亮相,用画面展示了未来空战的惊人图景。影片中,歼-20A、歼-16D以及神秘的玄龙无人机组成了强大的战斗编队,首次向外界揭开了中国空军“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的神秘面纱。
(中国空军首次公开展示“有人—无人”协同作战画面,展现出先进的作战理念)
影片中,一个简短的无线电通话成为亮点:“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这句台词犹如开启未来空战的一把钥匙。熟悉中国战机的人都知道,“威龙”是歼-20的代号,它代表着中国最先进的第五代隐形战斗机。而“玄龙”这个名字则首次出现在官方宣传中,指的是那架外形充满未来感的飞翼式无人机——攻击-11。这个命名寓意深远,“玄”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神秘与深邃,正好契合了这款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定位。

影片中出现的歼-20S双座型格外引人注目,后座飞行员的任务不再是操作武器,而是专门指挥无人机群作战。从“玄龙08”的编号推测,攻击-11的列装数量已经相当可观。
(攻击-11早在“九三”阅兵中就曾公开亮相)
这种作战配置让人仿佛看到了科幻电影的情节:一架有人驾驶的战机,率领多架无人机组成智能化战斗集群。这不仅是装备的升级,更是战争理念的彻底革新。相比之下,美军虽然通过卫星监控到这些动态,却难以应对这种全新的作战模式。
提到攻击-11,无人不被它那极具未来感的外形所吸引。它采用了类似美国B-2隐身轰炸机的飞翼式布局,整个机体呈现出光滑的三角形轮廓,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垂直尾翼和平尾,像是一架从科幻片中飞出来的战机。这样的设计不仅外形前卫,更能显著提升隐身能力。
从技术角度看,攻击-11的隐身性能甚至有可能超过歼-20和歼-35等有人战机。原因在于它的气动布局更为极致,再配合先进的隐身涂层,使其在雷达波照射下几乎没有明显反射。

(飞行中的攻击-11,飞翼式机体线条流畅清晰)
它的机身表面光滑,没有任何突出的结构,雷达波打上去就像落入平静的水面,难以形成有效回波。而经过特殊处理的进气道与尾喷口,也极大减少了热信号与雷达反射,使它几乎能做到“隐形”。
更重要的是,攻击-11不仅能隐身,还能强力输出。它机腹内部设有弹舱,可携带多枚精确制导武器,既保持了隐身外形,又确保了充足火力。根据推测,它的最大速度可达0.9马赫,既能在战区高空长时间巡航,也能迅速深入敌方纵深进行精确打击。
就在外界还在惊叹空军“有人—无人”协同体系时,中国的海军也已经将这种理念推广到了海上。不久前亮相的攻击-21舰载无人机,正是攻击-11的舰载版本,标志着中国海军航空兵即将迎来一次深层次的变革。
(攻击-21可以视为攻击-11的舰载型号)
攻击-21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可折叠机翼设计,使其能在航母狭小的甲板上灵活停放。想象一下,当它降落在航母上时,机翼能像海鸟收拢翅膀一样折叠起来,极大提高了甲板的利用率。这种看似简单的变化,背后其实代表着海军航空兵作战理念的重大革新。

从性能来看,攻击-21的作战半径接近2000公里。这个数字意味着它能让航母战斗群提前获得预警和反应时间,在现代海战中,谁先发现敌人、谁先发动攻击,往往就能掌控战局。攻击-21的出现,就像为航母装上了一双“千里眼”,让敌方舰队无处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