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王晖 来源 | 首席品牌观察
话题#罗永浩,录音呢#的热搜已经挂了一夜了。
昨天下午六点整,当网友发现华与华老板华杉并没有在罗永浩的最后通牒道歉,恐怕心情比看到道歉还要激动,毕竟,老罗可是言之凿凿说了,“不道歉,就放录音”。
用录音爆猛料的风,终于要从娱乐圈吹到品牌圈了吗?网友们摩拳擦掌,静等吃瓜。
然而,一夜过去了,罗永浩的录音始终没放出来。吃瓜群众的遗憾里,恐怕也包含着对华与华不能被重锤的失落。
这个西贝的品牌顾问,一边收着客户天价咨询费,一边精准地把客户往火坑里推,网友早就看不顺眼了。
谁知道,11月25日,华杉再次发微博说西贝"被诱入黑白颠倒的网络罗刹国,被人算计",直接把罗永浩惹毛了。
这条微博堪称"自杀式公关"的典范——用最文艺的词汇,捅最大的篓子。华杉大概以为自己在写《聊斋志异》,殊不知在网友眼里,这分明是《作死指南》。

华与华的灾难级公关
华与华这个品牌咨询公司,每年收着西贝好几百万的咨询费,干得最熟练的活儿居然是给客户挖坑。
这已经不是华杉第一次手滑了。

▶ 图源:@华杉2009
九月份西贝预制菜风波时,他就跳出来说罗永浩是"网络黑嘴",结果没几天就私下跟老罗道歉认怂。本以为这哥们会长点记性,谁知道两个月后,他又控制不住自己的小手,在微博上瞎蹦跶。

▶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更搞笑的是,面对老罗的反击,华杉的操作居然是开启微博"一键防护"。

▶ 图源:微博@华杉2009
网友们都笑疯了:"这是打不过就躲起来?""开启防护模式也防不住翻车啊"。
这波操作让人不禁怀疑,华与华是不是把"超级符号"理论用反了。本来是要让品牌被记住,结果却让自己成了被群嘲的对象?
懂行的网友一眼就看穿了华杉的问题,这大哥完全搞错了自己在跟谁说话。
他以为微博是他的朋友圈,可以随便吐槽。殊不知,在公开平台上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无数人拿着放大镜看。
更离谱的是,作为专业公关人,他居然连"祸从口出"这个道理都不懂,实在让人怀疑华与华的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来的。
最惨的是西贝。人家正默默整改,又是降价又是给员工涨薪,好不容易客流有点起色,结果被自己的品牌顾问一脚踹回了舆论漩涡。
这让人不禁想起那个经典段子:"敌人就在指挥部"。西贝每年花那么多咨询费,请来的不是军师,而是卧底啊!

罗永浩的危机变现术
就在华杉手忙脚乱开启防护模式时,罗永浩却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流量变现课。
老罗的第一招是快准狠。
华杉微博刚发出没多久,老罗就直接甩出三连问,节奏带得飞起。这反应速度,比双十一抢优惠券还快。
而且他特别懂得抓住重点,不跟你扯什么"罗刹国"的文学比喻,直接问最核心的问题:"谁诱的?谁算计了?"这一问,就把华杉那些虚头巴脑的修辞全都打回了原形。

▶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第二招更绝,祭出"录音威胁"。
虽然录音到现在也没放出来,但这个悬念已经足够让全网吃瓜群众兴奋了。
这就像说书先生每到关键处就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把观众的胃口吊得足足的。
不得不说,老罗这手"无中生有"玩得是真溜。我不用真的放出录音,只要让你们知道我有录音,就足够让对手坐立不安了。
最聪明的是第三招,老罗特意强调"这次跟西贝无关,是我和华杉之间的事"。

▶ 图源:@罗永浩的十字路口
这话一说,既显得自己大度,又把正在整改的西贝摘了出去,格局瞬间打开。这招"精准打击"用得妙啊,既报了私仇,又在舆论场上立了个"明事理"的人设。
说真的,没有人比老罗更懂互联网了。
他知道在这个时代,情绪就是流量,冲突就是热度。过去几个月,他围绕西贝事件已经帮公众构造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消费者维权- 品牌嘴硬 - 舆论发酵 - 道歉整改。
华杉突然跳出来说"被人算计",等于要推翻整个剧本,老罗能不炸毛吗?
再说了,老罗还非常懂借势的玩法。
虽然昨天晚上老罗并没有出现在交个朋友直播间引流,但还是有不少人特地蹲守,弹幕区被“罗永浩发录音了吗”刷屏。

▶ 图源:微博网友
而且,昨天罗永浩还在微博看似无意地提到了“我们有重大的年底事件的官宣”,也是把悬念拉满,让不少人猜测老罗又要折腾什么了?
今天中午,罗永浩还要和《狂野时代》的导演毕赣对谈,不知道是不是要官宣进军影视圈呢?

▶ 图源:微博
总之,老罗简直就是流量界的炼金术士,能把任何争议都变成生意。千万不要轻易和他打嘴仗,一不留神,都能被他拿来给自己的年度大事预热,这商业头脑,不服不行。

土老板们该醒醒了
再说罗永浩那句"中国老板们该上点营销防诈课了",简直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这话看似调侃,实则戳中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很多传统营销套路已经失效了,但还有很多老板在被这些过时的方法论忽悠。
华与华这次翻车,彻底暴露了传统营销行业的窘迫。过去那套"超级符号"、"品牌谚语"的打法,在电视报纸时代确实好使。那时候媒体就那几个,谁钱多谁声大。但现在呢?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有麦克风。
你还想用上世纪的话术来忽悠今天的网民?门都没有!
有专业人士就表示,华与华那套玩法的核心,是试图让品牌变成一种条件反射。他们相信,只要用简单粗暴的符号和口号不断重复,就能在消费者心里形成条件反射。哪怕是负面舆论,他们也觉得可以硬刚到底,靠筛选粉丝来维持基本盘。

▶ 图源:微博网友
但他们显然低估了现在网民的智商。
今天的消费者一个比一个精,你想用那套老掉牙的套路来糊弄人?不好意思,我们不买账了。这届年轻人从小在广告里泡大,对各种营销话术早就免疫了。
他们要的是真实,是共鸣,是价值观的认同,而不是你那个自以为是的"超级符号"。
老罗已经放话了,他买了华与华的全集,要给大家上营销防诈课。这意味着,他要把华与华那套方法论扒个底朝天,这对靠神秘感吃饭的咨询公司来说,简直是致命一击。
毕竟,魔术一旦被揭秘,就再也没有魔力了。
这件事也给所有做个人IP的老板提了个醒,别被自己微博下面的彩虹屁忽悠了。
那些"老师辛苦了"、"老师说得对"的评论,不代表真实世界的全部声音。你要是真信了,离翻车就不远了。
看看这些年翻车的网红企业家还少吗?哪个不是被粉丝的彩虹屁吹晕了头,真以为自己说什么都是对的?
说到底,在这个信息透明的时代,真诚才是最好的公关。华与华要是早点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至于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你看人家老罗,从来不屑于装,该怼就怼,该认怂就认怂,反而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
这大概就是"真诚是必杀技"的最佳诠释了。
*编排 | 三木 审核 | 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