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前在日内瓦就关税问题达成共识,贸易战暂时降温。美媒19日报道称,中国在与美国关税战中的强硬立场,使许多国家相信,它们在与特朗普政府进行贸易谈判时,需要采用更加强硬的策略和立场。
美国总统特朗普早先表示,愿意大幅削减此前对中国征收的145%关税,令韩国、欧洲等地的政府感到惊讶。这些国家至今一直遵循美国的要求进行贸易谈判,并未对美国关税采取报复措施。
“这改变了贸易谈判的态势,”美国前贸易谈判官斯蒂芬·奥尔森称,“许多国家都在关注日内瓦谈判的结果。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特朗普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有点玩过火了。”
尽管这些国家的官员们不愿公开表示他们会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但有迹象表明,一些大国已经意识到,他们手中的筹码比之前认为的要多,因此可以放慢谈判的步伐。
投资研究公司BCA Research的首席策略师马尔科·帕皮奇称, “许多国家可能会从中国身上学到,与特朗普总统谈判的正确方式是立场坚定、保持冷静,迫使他做出让步。”
在韩国,民调支持率领先的总统候选人李在明批评代理总统李周浩领导的政府与特朗普仓促交涉。他表示,没有必要急于与美国尽早达成贸易谈判协议。
印度商务部长皮尤什·戈亚尔原定于上周末抵达美国进行进一步的贸易谈判,但谈判计划被推迟,预计可能会在本周进行。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表示,目前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中,“对此做出任何判断都为时过早”。
日本贸易官员计划本周访问华盛顿。日本关税工作组负责人、首席谈判代表赤泽亮正本月早些时候表示,他希望在6月与美国达成协议,但当地媒体报道表明,协议更可能在7月的参议院选举之前达成。
日本的政策制定者表示,与其为了迅速达成协议而做出重大让步,不如放慢脚步。日本首相石破茂19日表示,“我们会在谈判中牢记时间限制,但我们不会因时间限制而损害自身利益。”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表示,目前正在与美国进行谈判的国家都很疑惑:“为什么我要排队等待(谈判)?”
“这件事对美国没有明显的好处,在达成协议时,中国又排在前面。所以对其他国家来说,这真是双倍的痛苦。” 埃雷罗说。
就连美国的官员也暗示,谈判可能会比预期耗时更久。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与日本和韩国的谈判还需要更多时间。对于欧洲方面,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13日表示,由于欧盟在谈判中缺乏团结,这阻碍了谈判进程。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伯特·霍夫曼表示,只有经济实力雄厚、对美贸易依赖程度较低的国家才有可能采取相对强硬的立场。“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对美国采取强硬态度风险很大。”
帕皮奇表示,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其影响力仍然巨大,相比中国,其他国家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更有创意的谈判手段”。
穆迪分析亚太经济负责人卡特里娜·埃尔分析称,如果较大的国家确实想要和美国对抗,服务贸易可能是一个有操作空间的领域。数据显示,在服务贸易领域,欧盟、新加坡、韩国和日本是对美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同时,埃尔在采访中也警告称:“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太大,美国无法继续坚持强硬立场,但许多其他经济体并非如此。我们需要聚焦在影响力上,以及谁拥有这些影响力,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