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6月23日,韩国新政府首次派出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交涉本部长吕翰九赴美,开启新一轮韩美经贸高级别磋商。这场会议不仅是双边经贸关系的正常延续,更是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安全态势复杂交织下的一次战略碰撞。随着全球供应链重组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韩美经贸关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此次磋商中,韩国强调美方应豁免25%的对等关税及涉及汽车、钢铁等关键领域的关税,充分体现出两国利益纠缠的现实;而美方则在“经济安全”的大旗之下不断强化贸易壁垒,企图牢牢掌控关键技术与产业链。表面上双方呼吁“互利共赢”,实则在制造业合作、技术限制和经济安全上展开激烈博弈,折射出新一轮大国竞争的影子。
韩国工业体系与美国市场高度依赖,美国对韩国制造业的重要性无须多言。韩国产业链深度嵌入全球体系,而美国则视韩国为亚太地区技术与制造的重要战略伙伴。吕翰九在此次磋商中强调,韩国希望美国能够豁免先前加征的25%对等关税,以及汽车和钢铁等产业关税,这不仅是韩国为本国出口企业争取利益的正当诉求,更是试图缓解由美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带来的沉重压力。韩国企业界对于美国日益严格的出口限制和关税壁垒表达了强烈担忧,这不仅影响贸易流畅,更威胁到双方产业链的稳定与持续发展。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推行的贸易限制政策,实际上是掣肘韩国制造业发展的隐形枷锁。
此次磋商不仅限于关税问题,更扩展至经济安全、技术限制、非关税措施等更深层次议题。6月24日至26日将进行的技术性磋商中,双方将就贸易平衡、非关税壁垒和产业技术安全等敏感议题展开深入交锋。美国在全球供应链重塑中采取的技术封锁和出口管制措施,意在遏制潜在竞争对手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防止关键核心技术外泄。韩国面临的难题是,在美国“经济安全”框架下如何保持自身技术发展和产业链完整性,同时又不得不迎合美方的政治经济压力。两国在技术和产业政策上相互依存,却又充满摩擦,这种“合作与对抗”并存的关系,将极大考验双方的外交智慧和政策灵活性。
韩国新政府提出构建“制造业合作新架构”,显示出希望从战略高度重塑韩美产业关系,推动更加紧密和系统的合作。此举旨在不仅解决眼前的关税和贸易问题,更谋求构建长期、稳定、共赢的产业伙伴关系。然而,韩国如何在这场合作中避免被卷入更广泛的大国技术与经济对抗,保持自身战略自主性,是摆在首尔面前的现实难题。尤其在当前美国推行“印太经济框架”、强化与日韩等盟友的产业链合作同时,韩国既要服从美国经济安全战略的要求,又要兼顾与周边大国的经贸关系,处境极为复杂。
从区域和全球视角来看,韩美经贸磋商的进展将直接影响亚太乃至全球产业链格局。韩国是连接中国、日本、东盟与美国的重要节点,韩美关系的紧密或疏离,都将左右区域经济安全和贸易秩序。美国试图通过强化对韩国等盟友的技术和产业控制,意图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占据先机。对此,韩国既有自身经济利益,也要面对地缘政治的严峻挑战。韩美双方如何权衡自身与区域利益,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是未来磋商的关键。
此外,这场磋商揭示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深刻变局。随着多边贸易体制遭遇挑战,双边和区域经贸合作成了新的趋势。韩美通过高级别磋商和技术对话尝试解决双边贸易与安全问题,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全球贸易规则碎片化的现实。自由贸易理念被保护主义和经济安全考量所取代,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贸合作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大幅提升。韩美双方能否通过对话和合作修复互信,防止陷入零和竞争,将影响两国乃至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
总体来看,韩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的进程是当前国际大环境下典型的“利益与安全双重纠结”案例。双方虽强调互利共赢,但在现实中却充满摩擦与猜忌。韩国作为供应链重要枢纽和技术制造强国,既依赖美国市场和技术,也渴望摆脱过度依赖,寻求更为自主的发展路径。美国则在全球战略竞争压力下,强化贸易壁垒和技术管控,试图牢牢掌控产业链主动权。在此背景下,韩美关系既是合作的伙伴,也是复杂的博弈者。未来韩美如何调整政策,平衡贸易利益与经济安全,既关乎两国经济命运,也深刻影响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秩序。
因此,关注此次磋商的动态,不仅是关注一场经贸对话,更是洞察全球产业链重塑和国际战略格局演变的窗口。无论是关税豁免、技术合作,还是经济安全规则的制定,都是当前世界经济大势和国际政治态势的缩影。韩美双方能否跳出“零和游戏”,真正建立起稳定、互信和共赢的合作关系,将决定未来亚太经济的走向,也将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