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特朗普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这一消息,瞬间打破了美印之间看似稳固的关系平衡,引发了全球的高度关注。究竟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动机?莫迪领导下的印度又将如何接招?
特朗普(资料图)
2025年7月30日,对于美印贸易关系而言,绝对是个历史性的“黑色日子”。特朗普政府强势宣布,自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电子设备、医药原料、纺织品等多个关键领域。这一税率,远超美国对亚洲其他国家的15%-20%的平均水平,成为美印贸易史上前所未有的“超级重锤”。
特朗普政府给出的官方理由,乍一听似乎“有理有据”。美国商务部列举出印度对美汽车、农产品关税超50%的数据,称其设置了过高的关税门槛。同时,还强调2024年美印贸易逆差高达458亿美元,以此作为加征关税的重要依据。但稍微深入探究,就会发现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实际上,特朗普政府是将关税与地缘政治强行捆绑。2024年,印度进口俄石油占其石油进口总量的35%,在能源上对俄罗斯依赖程度较高;而且在军备方面,俄制武器占印度军备总量的40%以上。美国一直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孤立俄罗斯,印度这样紧密的俄印关系,无疑触碰了美国的地缘政治红线。特朗普政府企图通过关税这一手段,迫使印度减少对俄能源依赖,在军购上也转向美国。
印度政府在初期的反应,明显透露出一种“猝不及防”。印度商工部在7月31日发布声明,称对美方措施“略感失望”,甚至还天真地认为仍有谈判空间,试图以“共同反华”这个在他们看来可能会让美国感兴趣的议题,来缓和这场贸易摩擦。此前,印度一直自认为作为美国在“印太战略”中的重要支点,理应获得关税豁免。但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的一番公开指责,彻底打破了印度的幻想。特朗普明确将关税与印度对俄政策挂钩,直言印度在美俄之间“骑墙”的态度不可容忍,这让印度政府如梦初醒,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远超想象。
面对美国如此蛮横的关税大棒,莫迪政府可没有选择默默忍受。首先在外交层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莫迪总理紧急召集内阁成员,召开高规格会议。在会议上,莫迪言辞激烈地称美方措施“完全是政治勒索的恶劣行径”,严重违背了WTO的相关规则,损害了国际贸易的公平性。紧接着,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迅速召见美驻印大使,当面递交了正式的抗议照会,态度坚决地警告美国,印度“必定会采取一切必要的反制措施,来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不仅如此,印度还果断取消了原定于8月的美印贸易政策论坛,同时暂停了《印太经济框架》的谈判进程,以此向美国表明自己的坚定立场。
莫迪(资料图)
在贸易反制措施方面,印度更是精准出击。在美方关税政策生效后,印度迅速做出反应,对美国的大豆、玉米、苹果等农产品加征30%的报复性关税。这些农产品,可都是美国农业的重要出口产品,2024年美国对印出口这些农产品的金额高达120亿美元。这一举措,直接命中美国农业的要害。同时,印度还从长远布局,宣布对美国的ICT产品(占美对印出口35%)实施进口许可证制度,并且将审批周期大幅延长至90天。这无疑给美国相关企业的对印出口设置了重重障碍。此外,印度商工部还发布了一份详细的报告,揭露美国在对印服务贸易领域,尤其是IT外包方面设置了诸多不合理的壁垒,并明确表示将向WTO提起诉讼,利用国际规则来维护自身权益。
印度在外交和贸易上反击的同时,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开始了一系列“去美国化”的操作。为了降低对美国能源政策的依赖,印度加速推进与俄罗斯的本币结算协议,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占比提升至40%。同时,印度还积极深化与伊朗、委内瑞拉的能源合作,签署了高达10亿美元的原油采购合同,进一步拓宽能源进口渠道。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加征关税这一决策,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强烈的反弹,尤其是农业和制造业领域。美国中西部大豆协会的数据显示,印度一直是美国大豆的第三大市场,2024年印度从美国进口大豆的金额高达28亿美元。如今印度加征报复性关税,预计将导致美国约1.2万农场主面临失业困境。这些农场主纷纷组织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向政府表达不满,给特朗普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像苹果、微软等科技巨头,也纷纷致函白宫。苹果在印度的产能占比已达25%,印度的反制措施,将严重影响其在印度的供应链稳定性,进而影响全球市场布局。这些科技企业的施压,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对印关税政策。从股市反应来看,道琼斯工业指数相关板块在消息传出后,单日下跌2.3%,美印跨境上市公司市值蒸发超过80亿美元,这无疑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从中长期格局来看,美印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曾经被视为“准盟友”的两国关系,如今迅速退回至“竞争性伙伴”阶段,双方的战略互信降至2014年以来的最低点。在全球供应链方面,印度为了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正在加速推动“国产替代”计划。苹果、三星等企业也开始重新评估在印度的产能布局,考虑将部分产能转移至越南、印尼等其他亚洲国家,全球供应链面临新一轮的重组。在国际多极化趋势方面,美印博弈反而加速了发展中国家推动非美元结算的进程。印度与东盟签署了《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此来对冲美国的压力,寻求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新定位,多极化趋势得到进一步强化。
莫迪(资料图)
特朗普政府如今显然陷入了即时困境之中。国内产业界的强烈反对,选举层面选民支持率的下滑,都让特朗普不得不重新权衡对印关税政策。他需要在维持自己一贯的“强硬形象”与应对国内经济现实之间,艰难地寻找平衡。而莫迪政府虽然展现出了强硬的反击姿态,但长期来看,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印度的反制措施,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国内通胀压力上升,毕竟美国进口商品在印度CPI权重中占比达8%,这对莫迪政府的执政根基无疑是一种考验。从历史经验来看,关税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美印之间这场激烈的博弈,或许将成为全球经济秩序向“区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也将因此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场美印之间的关税大战,究竟会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