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白云山披露接待调研公告,公司于7月1日接待鹏华基金、大成基金、招商基金3家机构调研。
公告显示,白云山参与本次接待的人员共2人,为董事会秘书黄雪贞,董秘室主管李春瑶。调研接待地点为路演场地会议室。
据了解,白云山2025年一季度营收224.73亿元,同比减少2.06%;利润总额22.31亿元,同比减少9.03%;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21亿元,同比减少6.99%。2024年利润下滑受有效需求等因素影响,还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司有新规划,围绕医药制造与研发核心开展工作,还将在多方面发力提升竞争力。
据了解,白云山在研发创新方面围绕创新药等多领域开展工作,未来继续强化推进。王老吉拓展海外市场,推出国际罐并达成合作。2025年大健康板块聚焦“健康化、国际化、数字化”,刺柠吉等产品销售策略调整。广州医药上半年应收账款回款有压力,已在新三板挂牌。同时公司提高分红比例并规划了中期现金分红。
据了解,白云山在并购方面将围绕产业链开展资本运作,物色优质并购标的。在激励机制上,积极探索适合公司或下属企业发展的改革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下属企业开展股权激励等举措,激发子公司活力 。
调研详情如下:
主要内容包括:
(一)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情况如何?
答: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4.73亿元,同比减少2.06%;利润总额为22.31亿元,同比减少9.03%;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21亿元,同比减少6.99%。
(二)公司2024年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与2023年度相比,公司经营业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受有效需求不足、行业加速变革、行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持续影响,公司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业绩同比下滑;(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公司对一心堂药业长期股权投资计提资产减值准备3.86亿元,从而减少2024年度利润总额。
(三)公司有什么新的规划吗?
答:公司将充分挖掘和盘活自身资源和资产,围绕医药制造与研发这一核心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工作,进一步在科研体系建设、资本运营能力提升、数字化赋能以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公司研发创新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未来有何计划?
答: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围绕创新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产品二次开发和食品、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以引进项目与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研工作。未来,公司将强化机制创新、平台搭建、项目建设以及管线布局,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科研创新。
(五)王老吉海外业务发展情况如何?
答:公司推出“WALOVI+王老吉”双标识国际罐,并与多家海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了海外市场。
(六)2025年大健康板块发展的重点有哪些?
答:公司将聚焦“健康化、国际化、数字化”发展方向,继续攻坚水头档、夏季档等档期销售,创新营销、升华品牌价值、升级品牌形象,同时加速品牌的国际化进程,助力业务发展。
(七)大健康板块其他产品系列,如刺柠吉、荔小吉等产品2025年发展重点是什么?
答:2025年公司对刺柠吉、荔小吉产品的销售策略有所调整,更多聚焦在全年消费的即饮、餐饮市场,力争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八)2025年上半年,广州医药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如何?
答:2025年上半年,受到医保控费、集采降价等影响,广州医药应收账款回款仍有压力。广州医药将持续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发生坏账等财务风险。
(九)广州医药新三板挂牌目前进展如何?
答:广州医药已于2025年5月20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并公开转让,证券简称为“广州医药”,证券代码为874839,交易方式为集合竞价交易。
(十)未来公司是否会提高分红?
答:为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回报,在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的基础上,公司制定了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4元(含税)。2024年全年公司现金分红(包括中期已分配的现金红利)总额约为13.01亿元,占2024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45.87%,占2024年扣非后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55.19%,分红比例较往年显著提升。此外,公司2025 年中期现金分红规划议案已通过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未来,公司将根据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继续经营好业绩,争取在合理范围内给投资者更大回报。
(十一)公司并购方面有什么计划?
答:公司将围绕现有业务产业链开展资本运作,积极构建“产业+科技+金融”完整链条,以产业基金加快对创新项目投资,推动对生物医药领先赛道、优势细分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并积极物色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并购标的,如生物创新药、原料药、早期医药研发以及医药批发、零售业务等优质项目,促进公司业务强链补链延链。
(十二)公司是否有股权激励计划?
答:公司积极探索适合公司或下属企业发展的改革方案,探索开展混改、职业经理人机制等创新性举措,同时支持符合条件的下属企业探索开展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职业经理人等,进一步激发下属子公司发展活力。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