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莫迪拉着普京的手走进上合峰会会场的那一刻,各国媒体的聚光灯骤然聚焦。两国领导人的亲密互动,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重新定义国际秩序的游戏规则。
莫迪与普京在会场外亲密拥抱,随后携手步入会场与中方领导人会谈的场景,让人不禁想到了中俄印“大三角”。更耐人寻味的是,在正式会议结束后,普京特意邀请莫迪进入自己的总统专车进行了长达50分钟的私下交谈——这个时长几乎相当于一场正式双边会谈。
【普京与莫迪亲密拥抱】
这些互动传递出的信号再明确不过:在美国持续施压的背景下,印度正在积极拓展自己的外交回旋空间。
对于一直试图主导全球议程的西方而言,对这一场景恐怕是既惊讶又担忧。正因为如此,特朗普紧盯着这场峰会不放,甚至准备好了应对印度的杀手锏。
据俄媒报道,莫迪的专机刚离开中国不久,特朗普的"推特风暴"就如期而至。他毫不掩饰地对印度发出了最新威胁,直言印度对美商品关税降至零的提议已经错失良机。换句话说,现在美国提高了条件,印度就算服软也已无济于事。
美国为什么如此着急用关税大棒来敲打印度呢?
一方面是特朗普对印度与中俄关系迅速升温的不满,尤其是印度与俄罗斯石油贸易的显著增长,让美国如鲠在喉。
【特朗普愤怒不已,对印发出最后通牒】
数据显示,印俄贸易额在2024-25财年达到了惊人的687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绝不是美国想看到的场景。这种背景下,华盛顿认为,必须通过极端施压手段,阻止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化。
另一方面,美国一直以来都在尝试借助经贸施压,重塑全球供应链,把印度视作抵制中国崛起的一环。然而,印度此次明显的“外向型”战略调整,可能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特朗普想通过关税逼印度后退,但莫迪此次的态度前所未有的硬气,两张底牌让其有了与美国叫板的底气。
这两张牌是市场和政治。随着印度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其巨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与各国谈判的重要筹码。特别是在能源领域,印度通过大量采购俄罗斯石油,既保障了自身能源安全,又获得了更具竞争力的能源价格。这种务实的选择,让美国的制裁威胁显得力不从心。
【美印新一轮较量或拉开帷幕】
更重要的是,印度正在巧妙运用"多向对冲"战略,通过深化与中俄等国的合作,印度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回旋空间。数据显示,印俄两国设定了到2030年将贸易额提升至1000亿美元的目标,这一数字可谓打破了特朗普对印度的“围堵”。
细细分析,这场美印博弈的本质,是霸权思维与自主外交的激烈碰撞。特朗普政府试图用"美国优先"的关税大棒迫使印度就范,但莫迪政府选择了另一条路——通过强化与中俄的合作关系,来增强自身与美国讨价还价的底气。
印度很清楚,全面对美国开放市场不仅会冲击本国产业,更会伤害印人党政治基本盘的核心利益,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莫迪政府绝不会做。
【巨大的市场潜力被视为印度手中的王牌】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场博弈反映了全球权力格局的深刻变化。美国单边主义的极限施压策略正在失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多元化的国际合作路径。印度选择与中俄加强合作,不仅是为了应对眼前的经贸压力,更是在为未来的多极化世界布局。
特朗普的愤怒恰恰暴露了美国的焦虑——他们发现印度这个传统伙伴正在走出自己的道路。相比美国,莫迪看得更明白:国际政治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印度不会因为美国的"脸色"而出卖自己的核心利益,相反,美国的压力只会让印度更加坚定地走多元化外交道路。
【上合峰会的召开让莫迪多了应对美国的底气】
美国施压印度的结果,或许就是对霸权思维最大的讽刺——越是用力挥舞大棒,就越会推动其他国家寻求新的合作路径。在这个多极化的时代,强权政治正在失去它的魔力,而自主外交正在成为新的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