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秋季攻势全面升级:多线突破与后勤绞杀战同步推进
9月中旬,俄军发动的秋季攻势进入白热化阶段,战场形势发生显著变化。在乌克兰东部战线,俄军连续突破乌军三道重要防线,成功占领库比扬斯克、康斯坦诺夫卡和波克罗夫斯克三座战略城市的核心区域。这些城市原本是乌军防御体系的关键枢纽,如今失守不仅导致前线阵地崩溃,更迫使乌军指挥部紧急调整部署,部队陷入混乱,承受巨大压力。
多线推进,俄军扩大战果
在取得初步胜利后,俄军并未停下脚步,而是迅速扩大攻势,将目标转向波克罗夫斯克西南部的第聂伯河沿岸地区。目前,俄军已深入乌克兰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控制该州十余个村镇,进一步压缩乌军的防御空间。与此同时,扎波罗热州的战况同样紧张——东部防线核心古里亚波列市的后勤补给线正面临被切断的风险。一旦俄军完成合围,城内守军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甚至引发整条防线的连锁崩溃。
战术革新:从强攻到“断粮道”
俄军此次的战术调整尤为引人注目。此前,他们在乌戈列达尔要塞的攻坚战中曾因强攻战术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第155海军陆战旅甚至因冒进而遭受重创。然而,俄军随后改变策略,转而采用“迂回包抄、断其补给”的战术,最终轻松攻占这座久攻不下的要塞。如今,这一战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战场,效果显著。与前任防长绍伊古依赖的“炮火覆盖”式强攻不同,新任防长别洛乌索夫更注重灵活机动,通过精准打击后勤补给线,逐步削弱乌军的战斗力。
后方绞杀:燃料供应成关键目标
除了正面战场的推进,俄军还加强了对乌军后方基础设施的打击,尤其是燃料供应系统。近期,俄军无人机频繁袭击乌克兰后方的加油站,而非此前重点针对的铁路枢纽。这一转变背后暗藏深意:
1. 切断补给链条:乌军的物资运输依赖“铁路—公路—燃油”的完整流程。俄军此前已摧毁第聂伯河上的克列缅丘格公路桥,瘫痪铁路运输,如今再打击加油站,直接阻断了前线部队的燃油供应。没有燃料,坦克、装甲车和运输车辆将无法运转,再坚固的防御工事也难以长期坚守。
2. 低成本高收益:乌克兰的加油站分布广泛且难以隐蔽,而俄军使用的“天竺葵-2”无人机造价低廉,乌军却需动用昂贵的“爱国者”导弹拦截,成本差距悬殊。这种非对称打击让乌军防不胜防,消耗其有限的防空资源。
3. 心理与民生打击:加油站爆炸的强烈视觉冲击极易引发民众恐慌。此外,燃料短缺还会影响民用交通、农业机械和工业生产,可能重演2022年大停电时的社会动荡,间接削弱乌军的民众支持。
潜在风险:冲突可能外溢
然而,这种战术也暗藏风险。乌军曾多次使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境内的炼油厂和油库(如2023年梁赞州炼油厂遇袭事件),若俄军持续打击乌克兰能源设施,可能招致对等报复,甚至将战火引向俄本土,导致冲突规模进一步扩大。
未来走向:决战前的关键博弈
综合来看,俄军正通过多线进攻和后勤绞杀,全方位削弱乌军的战争潜力,试图迫使对方提前进入决战阶段。但战局仍存在变数:乌军的反击力度、西方援助的侧重方向(如防空系统或能源设施防护)都可能改变当前态势。这场围绕能源与补给的消耗战,将成为影响冲突走向的决定性因素。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可能成为战局转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