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胡德敬
五十五岁的胡德敬是汾阳市公安局冀村派出所的一名驻村民警,距退休还有整整五年。在许多人看来,这或许是职业生涯的尾声,但老胡却认为,这是三十年基层沉淀后,真正能发光发热的“黄金期”。他将半生经验,凝练成了一套独特的社区工作“兵法”。
他的“兵法”第一课
是“脚步丈量,心中有账”
老胡的民情日记本,是一本“活账”。上面不仅记着家长里短,更承载着人间的悲欢离合。翻到2023年11月的那一页,几行简短的记录背后,是一个跨越十年的团圆。那天晚上,正在值班的老胡接到了晋中警方的协查电话:他们发现一名疑似精神障碍的走失女子,口音接近冀村人。老胡脑海里的“账本”立刻飞速翻动,筛查着村里历年走失人员的信息。初步锁定范围后,他一边将信息发到村民微信群,一边冒着夜色赶往几户人家当面核实。
在村民薛某家,对方看着照片,眼泪瞬间涌出:“像!我姐走失时我还小……要真是她就太好了!”为了不让薛某空欢喜一场,接下来的几天,老胡往返于晋中,协调刑侦部门为女子进行DNA鉴定。11月25日,好消息传来:鉴定确认,女子正是薛家走失十年的亲人。当老胡陪同女子回家,见证一家人紧紧相拥时,他更加确信:“这门‘账’,记的是老百姓的天。”
他的“兵法”第二课
是“精准宣讲,防患未然”
老胡的“法制微讲堂”之所以深入人心,在于他总能用最“疼”的案例让人警醒。村里的老槐树下,常能看到他席地而坐,和乡亲们拉家常;村广播里,也常传来他那口带着乡音的“蹩脚”普通话,讲解着防诈骗知识。这些“磨耳朵”的唠叨,成了村民们端着午饭时熟悉的“背景音”,在润物无声中筑牢了安全防线。
2025年年初,老胡在村里走访时,注意到七旬的刘奶奶提着一袋保健品,神色神秘。他立即上前询问,老人却对“专家”的话深信不疑,执意要取出两万多元养老金购买“特效药”。老胡没有强行阻止,而是陪着老人坐下,一点点查证批号、拆解套路,终于让刘奶奶醒悟过来。这次成功劝阻,成了他日后宣讲中最生动的教材。“保住老人的钱袋子,和破获一起大案同等重要。”他说。
他的“兵法”第三课
是“未诉先办,筑牢堤坝”
经历了太多“灭火”式的调解,老胡深知“防火”才是根本。他将帮走失女子寻亲的经验,转化为对村内特殊群体的定期走访档案;将劝阻诈骗的案例,编成了独居老人的“防骗必修课”。
他的“未诉先办”,更体现在化解农村特有的矛盾上。去年春灌,两户村民因抢水浇地闹得不可开交,上游的王某截了水,下游的李某田里干裂。老胡到场后,没有简单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意识到这是村里灌溉秩序缺失的普遍问题。他随即召集受影响的几户人家,在田埂上开了个“邻里议事会”,共同商定了一套“错峰用水、轮流灌溉”的土办法,白纸黑字,众人按印为证。一桩可能年年上演的纠纷,被他提前化解于无形。
有人问他:“老胡,这些鸡毛蒜皮的‘闲事’,你管得过来吗?”他神色一正:“群众在意的事,哪有闲事?这都是一个警察的本分。”
夕阳西下,老胡的身影依旧穿梭于乡村小道。他脚下的路,走了三十年,每一步都算数;他心中的“账”,记满了民情,每一笔都关乎悲欢。这最后的五年黄金期,他愿用更深的坚守,将一方平安的防线,筑得再牢一些,再暖一些。
来源:平安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