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深夜,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彻底停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这一决定并非因为双方谈判失败,也不是因为出台了新的政策,而是源于一支来自加拿大的广告,意外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
广告中引用了前总统里根的旧录音,批评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特朗普立即回应,指责加拿大的举动是在干扰美国司法,并企图操控即将举行的关税裁决。他认为,这种广告行为不仅在挑衅,还在破坏双方的贸易谈判。
表面上看,这一风波似乎源于这支反对关税的广告。安大略省省长福特投入了7500万美元,在美国共和党的核心区域播放该广告,引用里根1987年的发言批评关税政策,表面上是对特朗普政策的批评,但实则精准地指向了他本人。
特朗普显然不会对这样的挑衅置之不理,他不仅指责广告内容断章取义,还认为这事关美国司法,明显意图干扰即将于11月审理的关税案件。他甚至一针见血地表示,加拿大并非来谈判,而是来制造麻烦的。
但问题来了,这样一支广告真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还是特朗普只是借此机会发泄不满?从过去几个月的美加关系来看,这并非突如其来的冲突,而是长期积累的矛盾。今年3月,美国对加拿大钢铝产品征收25%的关税,6月更是将关税提升至50%,加拿大随后出台配额反制措施。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本月初与加拿大总理卡尼会晤时,特朗普公开宣称加拿大是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并提到将加拿大并入美国。相比之下,这番言论比一则广告更具挑衅性。这种外交语言绝非空口无凭,它暴露出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的深刻戒备,而这支广告不过是压倒谈判的最后一根稻草。
特朗普此次终止谈判,根本原因还是围绕他一贯的关税至上战略。特朗普始终视关税为解决美国经济问题的“灵丹妙药”。无论是面对中国、墨西哥,还是加拿大,只要他认为某个国家对美国产业构成威胁,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加税,借口通常是“国家安全”或“保护本国产业”等。然而,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这种做法提出质疑,特别是加拿大。2025年可能成为美加贸易关系急转直下的关键节点。从年初的数字服务税争议,到春季的钢铝税升级,再到这次广告事件,几乎每个矛盾都与关税挂钩。加拿大曾多次尝试妥协,但每次回应的结果只是更强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总理卡尼于10月22日公开表示,加美之间的紧密经济关系已经结束。他提出,未来十年,加拿大将力争将对非美市场的出口翻倍,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而加强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合作。这一表态显然意味着加拿大正主动谋划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走向新的经济路线。这并非加拿大第一次被特朗普逼到墙角。今年6月,特朗普因数字服务税中止过一次谈判,而这次是半年内的第二次。与此同时,美国最高法院即将审理关税合法性问题,特朗普显然不希望任何“外部干扰”影响裁决结果。换句话说,他希望司法审理能为自己的关税政策背书,而加拿大的广告则直接戳中了这个死穴。
从深层次来看,这起风波不仅仅是因为一则广告,而是反映出北美经济合作模式的根本分歧。特朗普推崇的是封闭的、保护主义的政策,不相信多边主义,也不看好全球化带来的长远利益。他眼中的美国优先是对眼前赤字和本国产业回流的关注,因此,他坚持通过关税来打击所谓的外部威胁。哪怕这个威胁来自最亲密的邻国——加拿大。
而对于加拿大,尤其是安大略省这个制造业重地来说,特朗普的钢铝关税让他们深受打击,他们不得不反击。而且,加拿大政府逐渐意识到,单一依赖美国市场的风险太大,因此他们开始寻求其他经济出路。
这一系列信号表明,加拿大正加速谋划“后美国时代”的经济路线。比如减少对美出口、限制美国钢铁进口、减少财政依赖美国、加强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合作。这意味着加拿大正在为没有美国的未来做准备。这样一来,不仅仅是贸易谈判无法继续,甚至可能动摇整个北美自由贸易体系的根基。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对“广告门”的反应其实反映了他的焦虑。他意识到自己正失去对北美经济的绝对控制,而越是想通过强硬手段控制局面,反而使得盟友们更快地选择离开。

总结来说,特朗普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看似是因为一支广告,实际上是长期积累矛盾的爆发。这支广告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在于双方之间早已没有了信任和共同利益。这次事件不仅仅是美加之间的裂痕,更多的是北美经济格局正在重构的信号。加拿大正在寻求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特朗普则坚守“美国优先”的理念。这种对立将继续升级,未来的北美或许不再是一个利益一致的整体,而更像是各自为战的邻居。
上一篇:华宝基金任命欧江洪为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