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洋经济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
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
凭借“向海问药”的独特战略
与卓越创新成果
在特殊食品及海洋生物医药领域脱颖而出
赢得了行业内外的高度认可
并得到
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央媒的关注和报道
近日,在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主办的“2025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会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姜毓君,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营养学系主任石汉平,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芬等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应邀出席,分享特殊食品最新研究成果。

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秀芬
蓝湾科技自2005年创立以来,便深耕于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将海洋视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和科技创新的“蓝色药库”。公司是专业从事海洋生物多糖原料、制剂、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海洋生物多糖研发为基点,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坚和产品创新,逐步打破了国外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构建起覆盖原料、制剂、临床研究的全产业链体系。这一过程中,蓝湾科技不仅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更将昔日的“海洋废料”转化为价值千万元的“营养黄金”。
我国将海洋生物医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厦门生物医药港的蓝湾工业园内,一条全密闭智能化生产线正将昔日不起眼的虾蟹壳转化为价值千万元的“骨关节润滑剂”——硫酸氨基葡萄糖。这一场景,恰是厦门蓝湾科技有限公司深耕海洋生物医药领域20年的生动缩影。
林秀芬介绍:“2024年,蓝湾氨糖取得药品原料批文与制剂注册证书,获批骨关节炎治疗药品,完成从保健食品到药品的转型,标志着企业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布局。目前,该产品正陆续进入到全国各大医院,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炎治疗领域,成为国内又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生物药品。”

在第十届中国特殊食品大会上,林秀芬董事长分享了企业十年来的突破性进展。一是技术攻坚:蓝湾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硫酸一步法”工艺协同“多级膜分离”技术,将原料成本降至传统工艺的1/10,纯度却提升至99%,且可实现100吨级规模化生产。这一突破不仅让每吨原料价值跃升至千万元级,更推动我国成为全球少数掌握高纯硫酸氨糖规模化生产技术的国家。二是产品矩阵:壳寡糖、硒化卡拉胶等原料通过临床验证,新增抑制幽门螺旋杆菌、改善脂肪肝等功能性研究,硒化卡拉胶年产能高达100吨,成为抗氧化领域新标杆。三是全产业链布局:从甲壳质提取到制剂生产,5条智能化生产线实现海洋多糖全链条可控,胶囊年产能超6亿粒,获GMP认证。

蓝湾科技的“向海问药”战略和创新成果获得了与会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的高度评价。专家指出,特殊食品正朝着天然化、规范化发展,应加强科技创新,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的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对于未来发展,林秀芬表示,蓝湾科技有着清晰的战略规划。“我们正在建设海洋生物医药创新中心,集成分子设计、智能生产、临床评价等六大功能模块。”林秀芬介绍,该中心将吸引全球顶尖科研团队,加强科技攻关,拓展海洋糖类在关节、心脑血管等领域的应用,实现从海洋到健康的可持续循环。
※ 编辑:周详 ※ 校对:张铭革
※ 审核:易福进缪蕴华
上一篇:全球黄金需求,创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