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1月14日讯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青岛市崂山区医疗保障局创新实践,将人脸识别技术深度应用于医保基金监管领域,构建了一套覆盖医患双方、全流程、智能化的远程智慧监管体系,依托图像比对、活体检测、实时定位与大数据筛查等前沿技术,实现智慧监管能级跃升,为医保基金安全稳定运行构筑了坚实的技术防线。
患者“实名+实人+实地”三位一体核验,通过动态人脸比对与活体检测技术,要求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多次线上签到,确保“人证合一”精准匹配,从源头切断了冒名就医、虚假住院的灰色链条。
加强医保医师“云上执业档案”动态监管,通过实时定位与人脸签到,自动生成不可篡改的数字化执业轨迹,实现了对医保医师在岗状态、执业地点、服务时间的全维度监管,清除了“挂证行医”“空岗结算”的生存土壤。
平台还每月自动比对医保结算数据与医师签到数据,对“无签到结算”“非备案医师开单”等异常情况实时触发预警,并自动生成疑点线索直推稽查环节,形成“智能发现-精准研判-快速处置”的监管闭环,完善智能预警平台闭环治理。
为确保系统有效落地,青岛市崂山区医疗保障局科学设置查房任务和签到机制,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监管网络。目前,该系统已实现对全区18家住院医疗机构的常态化远程查房,并覆盖110多家医疗机构的医保医师。通过每日定时常规查房与每周突击查房“云稽查”相结合,以及对每日医保结算前进行“扫脸签到”,确保了监管制度的有效执行。
系统运行一年以来,在监管效能、执行精度和成果转化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累计完成患者端签到18万人次,整体执行率高达99%;医保医师签到达9万余人次,监管响应与处置效率提升80%以上。通过20余轮次的数据比对分析,成功追回违规使用的医保资金,基金监管的精准度和震慑力大幅提升。这一创新实践,初步构建起“不敢骗、不能骗、不想骗”的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治理机制。
青岛市崂山区医疗保障局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化人脸识别、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在医保全链条监管中的融合应用,全力打造更加完善、高效、安全的医保基金防护网,确保每一分医保基金都用在刀刃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获得感与安全感。(本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