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该来的终归要来,特朗普顶不住了,降关税平美国物价怒火
创始人
2025-11-19 18:18:17
0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推出了“对等关税”政策,声势浩大,宣称要将全球贸易带回“公平起点”,然而,短短几个月后,这项政策便遭遇了严重挫折。民众感到生活必需品越来越贵,商家纷纷表示困难,供应链也严重受阻。

到了11月中旬,白宫突然宣布,对多个农产品的关税将“豁免”,这一举措标志着特朗普政府之前强硬的立场发生了重大转变。此次改变并不是战略上的调整,而是现实压力所迫,政策转弯反映出物价压力和民众愤怒的强烈反响。原本承诺的“无例外”关税,如今在民众的怨声和高涨的物价面前,瞬间崩塌。 从一开始,特朗普提出的“对等关税”并不是为了降低物价、减轻经济负担,它更多的是他用来博取政治利益的一张牌。特朗普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对外施压,宣传“重启美国制造”的口号,试图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动。然而,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很快让美国国内的供应和需求失衡。

许多日常生活中的商品因为进口成本的提高而变得更加昂贵,而美国国内生产却无法快速补充这些商品的供应。例如,日常消费品和饮料原料等都依赖全球供应链。如果加征关税,进口量自然下降,价格便会迅速上升。然而,国内的生产能力赶不上需求,最终只能让消费者为此买单。

这一系列操作实际上把美国民众推上了通货膨胀的风口浪尖。政府本来是希望通过这项政策“强身健体”,但结果却让民众生活更加艰难。政府口口声声说要保护本土产业,但实际上却让超市的货架越来越贵,普通人的生活成本不断上升。这场贸易战,最终却让美国人自己吃了苦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贸易并不是通过关上国门就能轻易扭转的。结果是,美国的咖啡、肉类和水果等商品进口减少,价格上涨。而且,美国的出口也遭遇了反制措施,导致许多商品无法顺利出口,企业的利润也因此缩水。 特朗普政府原本设想的政策目标并未实现,反而副作用先行显现。通货膨胀体现在美国每个家庭的日常支出中,从超市购物到餐桌上的食物,从早餐到晚餐,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感受越来越强烈。 过去几个月里,生活成本猛增,民众的经济压力日渐加剧,这种压力逐步积累,最终转化为对政府的不满。特朗普原本希望通过强硬的立场获得选民支持,但选民最关心的,实际上并不是他对哪个国家的态度,而是自己口袋里的钱能不能支撑一个月。随着民调越来越不利,食品价格飙升引发的舆论也让白宫意识到,再不作出改变,可能不仅是支持率下降的问题,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明年的中期选举。

于是,在11月14日,特朗普突然转变态度,签署了行政命令,从11月13日起停止对部分农产品征收“对等关税”。不过,这份关税豁免清单并不是为了长远的政策调整,而是为了当前的局势“止血”。简单来说,这是一场典型的“政策退让”,表面上是为了市场的稳定,实际上更多的是为了避免选票流失。 这次让步的方式,也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并未完全放弃关税政策,只是暂时对一些民生必需品放松了关税,以降低社会情绪的压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更像是一场政治上的应急处理,而不是一次彻底的政策调整。经济考量排在了后面,政治考虑依然是主要驱动力。

如果仔细观察这份豁免清单,可以发现其中避开了几个关键问题。政府并没有从根本上调整贸易策略,而只是把最迫切、最容易引发民怨的部分暂时撤掉。更深层次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美国对许多商品仍然严重依赖进口,而本土产业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补充缺口。

换句话说,单单取消关税,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而且,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调整也让供应商和企业陷入困境。现在说征税,未来又可能豁免,企业根本无法做出长期规划。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敢轻易投资,市场的活力被压抑,信心也被消耗殆尽。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也因此变得不稳定,合作伙伴对美国政策的信任也在不断下降。

特朗普政府此次关税政策的转向,再次证明了他政治风格的核心特征——“灵活但不可预测”。他曾在2018年对钢铝产品加税时说过“不会让步”,结果不久后就对部分盟友进行了豁免。现在的做法几乎完全相同,先是全面加税,再逐步放松,表面看似是策略,其实却是被现实所迫。

然而,这种反复无常的政策方向已经严重影响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信誉。其他国家和企业正静观其变,美国究竟是想长期推行保护主义,还是仅仅为选举做姿态,没人能给出肯定答案。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是全球贸易最大的风险来源。 如果说这次的关税豁免是为了应对民生焦虑,那么下一次呢?从特朗普过去的执政风格来看,再次加征关税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事实上,这种反复横跳的背后,恰恰暴露了政策缺乏长远规划的缺陷。没有完善的产业调整计划,也没有系统的国际协调机制,更没有对国内供需形势的深刻评估。单靠一纸关税,想要改变全球贸易格局,显然是不现实的。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最终以强硬开局,以妥协收场。从经济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失败的贸易实验;从政治角度来看,这是一次现实中的低头。民生压力和选票威胁让曾经高高在上的口号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这次政策逆转,或许能在短期内缓解一些通胀情绪,但从长远来看,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全球贸易信任机制的削弱,国际合作环境的紧张,美国自身政策可信度的下降,依然是摆在面前的问题。而普通消费者,依然是这场政策试验的最大牺牲者。特朗普的让步,不仅反映了政策的局限性,也预示着保护主义路线的难以为继。

相关内容

原创 ...
乌克兰的夏日热浪中,硝烟与怒火同时升腾。俄军坦克仍在乌东平原缓慢而...
2025-11-19 19:40:17
如何避免空军地面力量受损,...
空军在空中飞的时候看着牛,隐身、超机动、挂满精确制导武器,一架顶过...
2025-11-19 19:39:12
现货黄金重返4100美元/...
11月19日,伦敦现货黄金震荡上行,重返4100美元/盎司关口上方...
2025-11-19 19:38:26
价值风格午后走强,价值ET...
截至收盘,国证价值100指数、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均上涨0.5%,国...
2025-11-19 19:37:50
“首席科学家”“博导”竟是...
只有高中学历却当上了教授博导,还是高校的首席科学家,不过这不是此人...
2025-11-19 19:36:56
数据看盘机构、游资激烈博弈...
沪深股通今日合计成交1912.86亿,其中工业富联和宁德时代分居沪...
2025-11-19 19:35:49
华尔街AI多空对决持续!桥...
近日,华尔街多家金融机构披露了2025年三季度的13F文件,它们在...
2025-11-19 19:11:06
铸造铝合金期货首次交割顺利...
金融投资网讯(记者 张璐璇)2025年11月1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
2025-11-19 19:11:04

热门资讯

数据看盘机构、游资激烈博弈国联... 沪深股通今日合计成交1912.86亿,其中工业富联和宁德时代分居沪股通和深股通个股成交额首位。板块主...
铸造铝合金期货首次交割顺利完成 金融投资网讯(记者 张璐璇)2025年11月19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铸造铝合金期货首...
现货白银日内涨超2%,现报51... 现货白银日内涨超2%,现报51.72美元/盎司。
内蒙古乌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雪... 11月19日,内蒙古纪委监委网站通报称,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冯雪涛涉嫌严重违纪...
原创 该...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推出了“对等关税”政策,声势浩大,宣称要将全球贸易带回“公平起点”,然而,短短几...
北信瑞丰基金更名为“华银基金” 11月19日,北信瑞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官网发布法定名称变更公告称,自2025年11月17日起公司更名...
养老公募基金迎来三周年 规模稳... 中证报中证网讯(王珞)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等共同构成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自20...
郑州市天使投资基金拟参股两只子... 【大河财立方消息】11月19日,郑州市天使投资基金公示第三批拟参股子基金——跨协和一跨境电商与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