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赢了!”
中美第三轮谈判终于结束,虽然中国尚未完全“败下阵来”,但特朗普已经宣布与七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并宣布全球关税正式实施。美国自信满满地宣布:他们已经赢得了这场贸易战。
根据最新的报道,美国向全球68个国家和27个欧盟成员国设定了10%至41%的关税。令人惊讶的是,中国被列入了最低税率档,仅需面对10%的关税。
那么,特朗普到底为什么对中国“网开一面”?他又是如何在这场贸易战中拥有如此强大的底气?
对于特朗普来说,这一切都源于他一贯的强硬姿态和战略。通过关税重压,几乎没有任何国家敢和他硬碰硬,其他国家的妥协为特朗普提供了信心和支持。东南亚国家尤为明显,由于它们经济严重依赖美国市场,面临关税压力时只能选择低头以免被美国市场抛弃。
例如,越南与美国达成协议后,关税从原来的46%下降到20%。虽然这个税率大幅度降低,但越南也做出了承诺,承诺对美国所有商品实行零关税。菲律宾和柬埔寨也在类似的情况下做出了妥协,降低关税并保证进一步开放市场。泰国则在美国调解泰柬冲突后,将关税从36%降低至19%,并同意进一步开放市场。
为什么这些东南亚国家纷纷选择妥协?根本原因还是它们经济体量较小,出口依赖严重。若美国加征关税,这些国家的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例如,越南对美国的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高关税无疑会削弱其经济增长,因此这些国家没有太多选择,只能低头并签下不平等的贸易协议。
不仅是小国,许多大经济体也未能逃脱特朗普关税的“魔爪”。日韩,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在特朗普的关税压力下妥协,接受了15%的关税。为了换取这笔“便宜”,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并开放汽车和大米市场。而韩国也做出了类似承诺,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同时采购1000亿美元的能源。
欧盟,作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曾经是特朗普的谈判“硬骨头”。曾有人猜测欧盟不会轻易妥协,但在最新一轮谈判中,欧盟居然做出了让步,接受了15%的关税,并承诺为美国提供1.35万亿美元的投资和购买军备。
除了这些国家,特朗普的全球关税几乎涵盖了所有主要经济体。叙利亚被征收了41%的关税,缅甸和老挝分别面临40%的关税,瑞士则被征收39%的关税。加拿大因为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分歧,遭遇了从25%增至35%的关税,而巴西的某些商品则面临最高50%的关税威胁。
相比之下,中国的税率显得尤为“宽容”。尽管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一直紧张,特朗普却将中国列入了“未特别点名国家”类别,征收的关税仅为10%。这一情况让人疑惑:中国为何能够在众多国家中得到特殊对待?
特朗普的策略显然不容小觑。他对待国家的态度非常明确:如果你向他妥协,他会更加压榨;而如果你坚持自己的立场,他反而会对你心生敬意。中国一向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国的关税行为在中国看来是典型的霸权主义,中国绝不会轻易妥协。因此,中美双方一直保持着艰苦的谈判。
在日内瓦会议上,中美双方曾达成过初步协议,暂停对彼此商品征收高达24%的关税,保留10%的基础税率,并约定在90天内继续谈判。最近,在瑞典的会谈中,双方再次将这一“休战”协议延长了三个月。因此,美国对中国实施10%的关税其实并不令人意外。
然而,虽然10%的关税看似是一个好消息,但事情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征税,并非简单地将此前的关税取消,再加上新的10%关税。实际上,美国此前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的多个商品加征了额外关税。如果将这些额外关税考虑在内,中国的税负依然相当沉重。
最关键的是,中美贸易战并没有彻底结束。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曾公开表示,任何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都可能面临新的关税威胁,而中国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进口国之一。因此,中国在面对美国这一轮全球关税时,依然需要保持高度警觉。
尽管当前中国享有较低的10%关税税率,这让中国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了相对有利的地位,出口成本也相对可控,但中国依然要小心美国可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加征的额外关税。
在应对特朗普的压力时,中国需要更加谨慎并发挥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作用,保持谈判的反制能力。尽管特朗普宣布“胜利”,但这场全球关税战远未结束,最终的结果如何,还尚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