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夏日的炽热攀至顶点,骄阳便成了自然界最慷慨的酿酒师,在富乐镇必米村委会的连片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的红土地上,翠绿的人参果树丛中悄然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它们表皮泛着淡雅的乳白色,点缀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条纹,犹如被阳光吻过的精灵。这片曾被视作“贫瘠”的山区,如今因一颗颗“金果子”焕发新生机。
富乐镇必米村委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赋予人参果独特的品质,果实糖度比平原产区高2-3度,紫外线强,果皮自带防虫天然屏障。通过土地流转整合的方式建成了60余亩标准化示范基地,采用“宽垄覆膜+滴灌”技术,亩产稳定突破1吨,采收期从7月持续至12月。
必米村党总支书记、镇人大代表刘文芳介绍:“现在市场行情很好,主要发往外省,当天采摘分拣后,次日装车发货。按规格定价:大果8元/公斤、中果5元/公斤、小果2元/公斤。种植人参果,不仅仅是想让自己增收致富,更想带动各村(组)群众一起致富,从开沟、种植、施肥、点花、采摘、分拣,每一个环节,砂锅寨、小必米等村(组)群众都会来务工,工钱120元一天日结,带动村民就近就业3000余人次。”
从“输血”到“造血”,富乐镇以人参果为支点,撬动人才返乡、技术下乡、资本进乡的良性循环。在这片红土地上,“小特产”正书写“大文章”,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产业振兴路径。
通讯员:熊小孟 刘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