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5年,为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各地也在努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通过发放补贴资金、深挖潜力岗位、发展特色产业等方式,帮扶青年就业。
刘思怡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前不久,她参加了一项人社部门组织的见习计划,成功应聘到北京昆虫学会做科研助力。
刘思怡见习单位的负责人介绍,这一见习计划,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历,人社部门还会提供一定的补贴,一方面减少企业的用人压力,一方面也让见习人员有生活保障。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失业保险降费率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超900亿元,向81.5万户次企业发放稳岗资金62亿元,支持培训等促就业支出113亿元。
对于高校学生创业,各地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费用补贴。在江苏常熟,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卜天意正在自己的创业基地忙碌着。由于对农业智能化系统和设备研发感兴趣,卜天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启了“农业集装箱”创业项目,还拿到了多部门的创业补贴。
青年创业者卜天意介绍,申报常熟市科技局市级项目,他们获得了8万元的筹备资金。在常熟市人社部门政策支持下,他们获得了一定的资金补贴。学校在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办公场地的同时,还为他们接入了技术、设备、导师等全方面支持。
2025年,各地还加力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给予最高3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对小微企业给予最高400万元的贷款。
四川沐川:驻村工作队拉投资通销路 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近期,人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指出,要扎实推进农民工特别是脱贫人口稳就业,强化服务、培训、产业“三个协同”,全力稳定务工规模。据了解,目前,在稳就业方面,多地还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让农民能够“家门口”就业增收。
最近,在四川乐山沐川县的五显村,不少村民都在准备出售新一批的蚕茧。当地的养蚕大户柏昌林正精心照护着自家的“蚕宝宝”。
柏昌林的家乡沐川县气候温润,特别适宜蚕虫生长。但是几年前,由于产业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只有零星农户愿意养蚕。2024年8月,孙靓带领驻村工作队入驻五显村,在评估了产业发展潜力后,不仅争取到了政策补助,还拉来了投资,与企业签订了订单保底回收协议。
柏昌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回乡养蚕创业,并带回了外地先进的养蚕技术。眼看家乡也有了能赚钱的产业,不少原本只能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选择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蚕桑产业不仅惠及了五显村本村人,还吸引了周边村庄的农民工返乡。
据了解,目前,驻村工作队还在加紧扩建小蚕共育室,未来将带动约800人就业,年收入将达到260万元。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与政策评价研究室副研究员奉莹表示,从人社部门来看,在岗位扩展方面,要通过政策激励促进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扩大招聘规模。要针对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等困难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开展结对帮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做到优先推荐岗位给予他们更多支持与帮助。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