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五次谈判”即将展开,但特朗普却暗示可能会做出妥协,考虑通过降低对中国的关税来换取中国在大豆和稀土等问题上的让步。那么,这对于中国来说,算是一个好消息吗?
在10月20日的外交部记者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中美将重启谈判,报道指出,美方提出的主要问题是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外交部回应表示,贸易战和关税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协商解决相关问题。
然而,特朗普似乎真的有些妥协。在一次采访中,特朗普透露,他希望稀土、芬太尼和大豆成为中美经贸谈判的首要议题。他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美国希望中国购买美国的大豆,并希望中国停止芬太尼走私,这些是非常正常的要求,我不想让他们和我玩稀土游戏。”特朗普甚至希望中国恢复之前的美国大豆购买水平。
然而,特朗普也明白,如果他想让中国作出这些承诺,就必须付出一定代价。特朗普知道,中国不会无缘无故作出让步。因此,他最近多次释放出对中国“缓和”的信号。
特朗普的信号主要有两点:第一,100%的关税不可持续,这意味着11月1日美国加征的100%关税大概率不会实施。第二,他暗示中美谈判的大门并未关闭,特别是在即将举行的APEC会议上,中美很可能会进行会晤。
更重要的是,在这次重磅会晤之前,中美将在马来西亚进行“第五次谈判”,并且已经有了明确的安排。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表示,他将飞往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谈判代表会面,重点讨论大豆和稀土等问题。这表明,中国在大豆和稀土问题上已经掌握了可以“卡脖子”的筹码。
那么,为什么特朗普如此在意大豆和稀土呢?首先,中国自9月份以来完全停止了从美国进口大豆,这是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零进口”。与此同时,中国从南美国家巴西、阿根廷等地大量购买大豆。美国农民,尤其是“红脖子”农民,遭遇了严重打击,预计将损失数百亿美元。而这些农民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如果失去他们的支持,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将面临巨大压力。
至于稀土,众所周知,稀土对于高科技产业尤其重要。自国庆节以来,中国加强了对稀土全产业链的技术和出口管制,并且逐步增加了“长臂管辖”功能,这让美国及欧盟的稀土相关产业,尤其是重稀土产业面临威胁。欧美国家的先进半导体产业链也处于被威胁之下,这使得特朗普不得不与中国进行谈判。
关于中美即将举行的第五次会晤,国外分析人士预测,美国可能会取消第四次谈判后对中国的所有新制裁,并且完全取消因芬太尼问题而加征的20%关税。中国则需要恢复对美国大豆的购买,并且保证不会无故限制稀土供应。
尽管如此,特朗普依然不忘威胁中国。他表示,如果中美未能达成协议,那么11月1日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将提高至155%。特朗普的威胁显然是希望通过施压,迫使中方作出让步,但从当前局势来看,这种威胁可能不会奏效。
首先,中国已经具备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比俄罗斯强大得多。即便面对美国和欧盟的制裁,俄罗斯都没倒下,更别提中国了。其次,在今年上半年,中美曾经历过一个月多的“实质性脱钩”,结果不是中国屈服,而是特朗普选择了妥协。
这意味着,无论是中美谁来切断贸易,最终的代价都将是美国无法承受的。美国在短期内根本无法适应与中国脱钩的后果。
从特朗普的行动来看,他已经悄悄开始妥协。如果他真想对中国施压、彻底脱钩,完全可以对中美谈判不予理睬。但事实是,不仅中美将在APEC会上会谈,而且中美代表团也将在马来西亚进行第五次谈判。
最终,特朗普应该明白,当前并不是中国在求美国,而是美国在求中国谈判。如果特朗普不愿意做出让步,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中美究竟是谁先离不开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