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多亏了你们法院,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近日,当申请执行人何某从瑞安市人民法院执行干警口中确认,自己即将拿到执行款时,她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嘴角也漾开了久违的笑意。
2024年1月,揭某驾驶一辆未投保交强险的无牌三轮摩托车,不慎将正在过马路的何某撞伤。经司法鉴定,何某身体多处受伤,构成八级伤残。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问题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何某无奈,只得将揭某诉至瑞安法院。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揭某需向何某支付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损失共计75.8万元。
然而,判决生效后,揭某迟迟未履行赔偿款。因事故致残,何某不仅失去了劳动能力,长期康复治疗的费用更像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多次尝试联系揭某协商,可揭某要么以“生意亏损、没钱赔偿”为由搪塞,要么直接挂断电话。走投无路之下,何某向瑞安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揭某不仅以各种理由拖延履行,而且采取多种方式规避执行。经过深入调查,执行干警发现揭某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小型鞋厂,且日常生活较为宽裕。为了打破执行僵局,执行干警决定依法对揭某的住所及经营场所采取现场搜查措施。搜查伊始,揭某声称家中及厂房内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但经过一番仔细搜查,执行干警最终在其家中及厂房内搜出一些黄金首饰和成品鞋。搜查结束后,执行干警随即对财产进行了现场清点、登记并依法予以扣押。

面对搜查出的财产和执行干警的严厉警告,揭某终于放弃侥幸心理,当场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他主动提出与何某协商,争取一次性解决此案。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何某自愿放弃部分案款,揭某则当场一次性履行45万元。同时,针对揭某此前未如实申报财产的行为,瑞安法院依法对其处以司法拘留15日的处罚。
一次硬核的搜查,让这起涉民生案件一次性化解。
温州晚报 记者 赵小娴
来源:FM93交通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