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懂了,结果绿了,有些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01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各位养“基”人们,最近情况如何?
随着2025年基金三季报披露完毕,公募基金最新盈利情况出炉。
三季度全行业狂赚2.08万亿,环比翻了4.4倍,易方达、华夏、嘉实三家公司当季利润均超千亿元。

在行业顺风又顺水的时候,有家基金公司貌似例外?
虽然成立了22年,发起人是央企中化集团,实力不俗,但目前管理规模仅1949亿,在行业里只排第40/215名。要知道几乎同时期成立的广发基金、天弘基金等,管理规模早已超万亿。

买过诺安基金的兄弟举个手,是不是当年都追着“半导体明灯”进场?
是的,提起诺安,总绕不开蔡嵩松。
在他之前,2003年成立的诺安基金,就是基金圈的“小透明”,虽然央企中化当大股东,却始终没闹出啥声响。
直到2019年2月,蔡嵩松接掌诺安成长混合,一切都变了。
这个少年得志的基金经理,风格极致到骨子里——要做“最锐利的矛”,把80%以上的仓位都All in砸进半导体,跟传统的分散投资理念对着干。

偏偏还就让他赶上了百年难遇的半导体牛市。
诺安成长混合的净值一路狂飙,规模从2018年底的3.8亿,扩张到2020年末的近330亿元,短短两年规模暴涨85倍!
那时候的蔡嵩松,是基金圈顶流,诺安的名字一出现,评论区全是“跟着蔡总吃肉”的欢呼声。
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21年半导体进入震荡期,蔡嵩松的“满仓押注”就成了双刃剑。
2022年这只基金收益率直接大跌40.04%,一年巨亏129.3亿元。基民们对蔡崇松的爱称,也从“蔡总”变为“蔡狗”。

更让人唏嘘的是,2023年9月蔡嵩松突然清仓式卸任,随后就传来被公诉的消息。
据财新报道,他在巅峰期和同事用各自管理的产品,持仓某只股票小半年,总金额约1000万,事后收了几十万好处费。
是不是无法理解?笔者也无法理解,管着几百亿的基金经理,咋会为这点钱毁了前程?
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蔡总的欲望收不住了,钻了信息披露的空子。
基金只公示前十大重仓股,他俩买的量不够进前十,年初买、半年报前卖,根本没人能发现。
但就是这种“侥幸”,最终把自己栽了进去。
02
前高管涉嫌“重婚罪”
但明星基金经理“翻船”,最慌的是手里有票的基民啊!
蔡总走了,这半导体大旗,谁能扛起来?担子最终落到了刘慧影身上,她依旧延续蔡总的风格——重仓半导体。
可问题是,没有了牛市加持,极致风格只会放大波动。

刘慧影管理的诺安成长混合A,行情好的时候能冲到行业293/2144名,跑赢同类近20个点;可跌起来也不含糊,单月跌7.70%的时候,直接掉到3172/3242名,成了行业末尾的“吊车尾”。
诺安成长的规模从330亿巅峰,一步步缩水到现在的185.19亿元,中间不见了144.81亿元。

诺安积极回报混合,也可以说是全面跑输市场。诺安积极回报混合A和C,近一年排名直接卡在2248/2249、2249/2249,一个倒数第二,一个倒数第一。
这可把基民折磨得够呛。基金吧里的吐槽火力全开,不过说得实在太难听,笔者就不放在这里了。
换个基金经理可以解决问题吗?恐怕没这么简单,我们再来说说诺安基金管理层的“瓜”。
据澎湃新闻报道,诺安基金创始人之一的秦某舟竟涉嫌重婚罪!不是?大家都只是想想,兄弟你怎么来真的!?
据悉,秦某舟原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的一名工作人员。1984年1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登记结婚,和原配婚后育有两子。
2003年,秦某某创办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诺安基金),担任诺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但女方称,从2014年开始,秦某某就不怎么回家了......

后来才了解到,他“出柜”了。甚至还在2015年在美国生下一女儿,两人于2016年5月在湖南省民政厅婚姻登记中心办理了结婚登记,真的堪比狗血剧。
2021年6月8日,女方以秦维舟犯重婚罪为由提起刑事自诉。7月29日,法院判决秦某某犯重婚罪。
有外遇就算了,你倒是先把婚给离了再结啊,简直就是在法律红线上蹦迪,这事闹的。
然而,在红线上疯狂试探的还不止一位。就在2022年9月,诺安基金又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廉洁深圳”发布公告称,诺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党支部书记、前总经理奥成文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有多严重?违反八项规定,受贿金条、钱款等等,那个时期,可以说是直接撞到枪口上。
还没完,又在2024年7月,公司因内部控制不完善,遭深圳证监局责令改正并暂停受理ETF公募产品注册申请3个月,并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相应行政监管措施......

03
“偏门”和“正门”
但除了内部治理,诺安的战略布局也很迷惑,最典型的就是QDII业务。
2011年拿到资格的时候,本来是跟着全球牛市喝汤的好机会,可诺安偏要走“偏门”。
当年连续发的三只QDII产品,全是另类投资:诺安全球黄金投商品,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投REITs,诺安油气能源盯着石油天然气。
在同行都去海外抢肉的时候,诺安偏偏就是不碰美股、欧股这些主流权益市场,完美错过了美股十五年的大牛市。
现在再看这三只产品的下场:
截至2025年二季度,QDII总规模只剩10.14亿,只占公司总规模的0.5%。成立以来跑输业绩基准60%-130%,基本成了“问题产品”。

作为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宋青亲自管理了QDII产品14年。他履历光鲜,去过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做过贵金属交易,可这次偏偏没有堵对......
看到这儿,可能持有诺安的兄弟们要慌了:
这基金还有救吗?
别急,咱们客观说,诺安基金还是很牛的,它的科技投研团队,确实有点东西。

虽然蔡嵩松出事了,但诺安在科技板块的前瞻布局没丢。
没有明星基金经理,公司老、中、青三代基金经理梯队还算平衡,组建了一支风格多元、特色鲜明的投资团队。
人才梯队的搭建覆盖“老中青”,拥有杨谷、韩冬燕、邓心怡、吴博俊、李晓杰等多位绩优基金经理及以诺安科技组为代表的特色团队,量化部门也有不错的发挥。
比如邓心怡,现任诺安基金权益事业部副总经理、研究部总经理、基金经理。
2022年底ChatGPT刚上线时,他们就开始研究人工智能的产业趋势。邓心怡很有远见,认为人工智能是智能供给的改变者,开源是智能供给的加速器。
Wind数据显示,2024年10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邓心怡偏股型指数上涨64.75%,跑赢万得全A超36个百分点,在科技主题基金里算稳住了。

又比如基金经理唐晨,专注于生命科学的创新研究,把科技的非线性特征带入到创新药的投资。
他经历过2013-2015的“中小创行情”,也通过对那轮行情的复盘,提出医药的投资属性将走向科技的观点。截至7月30日,他管理的诺安精选价值年内收益已经达到了102.25%。
另外,三季度公募整体盈利爆发,权益类基金贡献了近九成利润,这对诺安也是个利好。
只要它能稳住科技赛道的优势,把波动控制住,还是有机会翻盘。
04
结语
聊完诺安的故事,最终还是要落到咱们自己身上,从诺安身上能学到三个最实在的道理。
第一,别把基金经理当“神”。
第二,避开“押注单一赛道”的基金。
第三,关注基金公司的“软实力”。
没有永远的顶流,只有永远的风险和机会。
如果你手里还有诺安的基金,别慌着割肉,先去翻一下最新的三季报,看看持仓是不是符合你的预期,如果打算进场,先想清楚自己能承受多大的波动。
投资不是赌大小,稳才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