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破冰者:构建国家能源安全支点
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首次明确“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上海煤炭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煤交所”)作为全国首家国家级煤炭交易平台应运而生。这一变化直指当时煤炭行业“价格双轨制”导致的流通混乱与“黑市”问题,通过公开竞价机制将统配煤推向市场化交易,其成交价格迅速成为全国煤炭市场“风向标”,奠定了我国能源市场化基石。
多年后,上海煤交所再度引领行业变革。2019年,其自主研发的“煤贸金链”平台凭借区块链技术斩获亚洲区块链大会“金塔奖”,成为我国能源领域首个大宗商品区块链金融平台。该平台通过“四流合一”(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数字化整合,重构了煤炭贸易的风控体系。
二次重组:更好服务国家能源产业发展
当前,上海煤交所正推进与央企的二次战略重组,以更好地服务国家能源产业发展。
一是争夺国际煤炭定价权:编制发布“中国进口煤价格指数”,并争取纳入国家能源局决策体系。二是人民币国际化新通道,试点区块链货权凭证跨境流转,推动进口煤人民币结算占比;试点人民币稳定币RWA的跨境应用场景,锁定海外优质煤源。三是破解供应链金融困局:联合银行、保理、信托等机构构架煤炭供应链金融场景,助力化解中小贸易商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重组后的上海煤交所,将借力央企的运力网络与政策资源,促进长协煤与市场煤的线上交易,提供运力保障。同步构建进口煤服务体系,发布进口煤价格指数,申请试点进口煤人民币跨境结算,为中小贸易商提供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多元化融资通道。
再引行业浪潮:重塑大宗商品新版图
近期,随着浙江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扩容升级,南京搭建“五中心一体化”平台,找钢集团联手托克共同打造以AI大模型为基础的千亿级有色金属平台,上海数据集团与交易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共建数据要素流通生态、推进资产数字化入表,一场由“区块链+金融”驱动的产业新浪潮已然爆发。
在此轮浪潮中,上海煤交所依托区块链技术,通过物流及货权监控系统,实时采集铁路、港口作业数据,实现货物从矿山到电厂的全链条存证,发布区块链数字证书。以区块链赋能的真实贸易数据,替代传统的核心企业确权,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重要风控依据。相关商业数据经数交所认证后,作为数字资产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帮助企业优化财报。其关键价值在于:承载行业使命——这一平台是唯一同时服务“人民币国际化”与“能源安全”战略的平台;促进产融合作——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覆盖煤炭大宗商品整个供应链;先发技术优势——产业区块链、大数据和专利成果,构建起全球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