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马尔巴特节上空浓烟滚滚,一群印度人正围绕着熊熊燃烧的特朗普纸像欢呼。仅仅几个月前,这位美国总统的塑像还被放在供桌上接受顶礼膜拜,如今却成为“邪恶力量”的象征。
8月23日,印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了愤怒。在有着悠久历史的马尔巴特节上,大批印度人簇拥着一个巨大的特朗普塑像游行。纸扎的特朗普戴着金色领带,穿着艳丽红衣,随后在成千上万人面前被焚烧。
这一惊人的场景源于8月6日特朗普签署的一道行政令: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50%的惩罚性关税——这是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中的最高税率。
关税铡刀落下,友谊小船翻沉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来得迅速而猛烈。原本美国已以“贸易壁垒”为由对印度征收25%关税;短短十天后,又因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追加25%惩罚税。
两道行政令叠加,印度输美商品总税率飙升至惊人的50%。这一数字让印度与巴西并列成为美国税负最重的贸易伙伴。
耐人寻味的是政策背后的双重标准。当中国购买俄油获得90天缓冲期时,印度却被直接掐断了喘息空间。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电视访谈中透露特朗普与普京的阿拉斯加会晤发现“潜在共识点”,这种外交灵活性与对印度的强硬姿态形成刺眼对比。
经济命脉遭击,120亿美元蒸发
关税清单直指印度经济命脉。钢铁、仿制药、纺织品占印度对美出口的40%,年损失预计超120亿美元。
在印度钢铁烧结工协会主席乌帕迪亚的工厂里,美国订单几乎全部蒸发,只剩零星机器维持运转。印度制造商们悲鸣道:“50%的关税让我们的利润几乎为零”。
更致命的威胁来自特朗普对医药产品的警告:考虑征收最高250%关税。作为印度对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医药年出口额达105亿美元,此举无异于产业灭顶之灾。
农业博弈继续,莫迪的政治豪赌
农业领域的博弈更触及印度红线。美国要求开放农业和乳制品市场,这直接威胁到占全国就业45%的3亿农业人口生计。
莫迪在独立日演讲中斩钉截铁表态:“绝不牺牲农民和渔民利益”——即便付出经济代价。这种结构性矛盾解释了为何印度宁愿承受关税打击,也不愿在谈判中让步。
对莫迪而言,农业是滋养了印度42%人口的重要基础,更是其政治生存的根基,妥协无疑会被视为政治自杀。
能源博弈继续,俄印同盟稳固
印度对俄油的依赖远超表面数字。35%的能源供应背后,是价值210亿美元的军火供应链和卢比结算机制。
美国财长贝森特痛斥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完全是在牟利,与中国有着根本不同:“我将其称之为‘印度式套利’,低价购入俄罗斯石油,加工成成品油后再转售。这种情况在战争期间突然出现,这是不可接受的”。
印度外长苏杰生23日回应道:“如果你在购买印度成品油方面遇到问题,那就不要购买了”。他在莫斯科还指出:“我们不是俄罗斯石油最大的买家,中国才是;我们也不是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买家,可能欧洲才是”。
地缘棋局重构,向东寻找突围
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开始寻求外交破局。莫迪宣布8月31日访问中国参加上合峰会的决定,成为地缘棋局的关键落子。
这是印度总理七年来首次访华,背后是火烧眉毛的算计:加速恢复中印直航、重启旅游签证、洽谈稀土供应与高铁合作。
通过多边舞台对冲美国压力,印度试图向世界宣告“全球南方”国家不愿被霸权绑架的决心。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和外长苏杰生也密集访问莫斯科,寻求稳定能源与防务合作。
历史性转折点,新生存逻辑形成
这场冲突的涟漪远超双边范畴。191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面临萎缩,2030年5000亿美元目标已成泡影。
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中俄印三边合作突然获得实质性推动。三国若能建立本币结算机制,将直接冲击美元霸权根基。
美国单边主义正将“准盟友”逼成对手,而普京多年倡导的“中俄印大三角”愿景,竟因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意外照进现实。
印度联手巴西、南非等金砖伙伴共同推动“贸易去美元化”,已经冻结了一笔价值60亿美元的对美军购订单,并转向使用人民币结算,采购俄罗斯的S-400防空系统。
特朗普与普京会晤,宣布暂缓对俄罗斯进一步制裁。
但印度人不会忘记,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评估报告显示,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后,印度对美出口仅下降了2.7%,而同期对华出口却飙升了19.3%。
莫迪转身拥抱金砖国家的姿态,或将成为这场贸易寒冬中最具战略意义的转折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