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上合天津峰会期间,印度总理莫迪的举动让全世界都看得目瞪口呆。和普京不仅拥抱、拉手,还直接坐上了普京的专车,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炸锅”,高调炮轰印度,直言“印度对美零关税也为时已晚”,把美印关系的焦虑和裂痕,赤裸裸地摊在了全球舞台。
普京称莫迪为“亲爱的朋友”,强调俄印几十年来的信任与友谊。莫迪也回敬一句“每次会面都是难忘的经历”,还亲自邀请普京12月访问印度。
这场“后座外交”绝不是简单的“友情秀”。一来,整个画面和半个月前普京坐上特朗普装甲豪车的镜头形成呼应。特朗普想要和普京“私交”,现在轮到普京和莫迪“联手”。二来,特朗普前脚刚刚对印度挥舞关税大棒,后脚莫迪就和普京在中国同车热聊。这几乎是明晃晃地对美国“亮剑”。英国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等一众评论员都看穿了这一点:印度不仅没在关税面前服软,反而借中俄平台,把自己的外交主动权秀了个彻底。
9月1日,特朗普在“真相社交”上发帖,声称美印关系“单方面有利于印度”,还指责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对美商品却加高关税。最狠的一句,就是“印度现在愿意零关税,但已经晚了,应该早几年就这么做”。这一表态的背景,是美国7月底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8月又因印度买俄石油再加25%,直接叠加到50%。印度驻美使馆没有回应,但全世界都能看懂:特朗普已经把美印关系逼到悬崖边。
实际上,特朗普的愤怒背后,是对整个“印太战略”崩盘的挫败感。拜登时代的“四方安全对话”(美日印澳)原本是美国在亚太制衡中俄的支柱。如今,特朗普亲手取消了今年晚些时候的“四方安全对话”峰会。莫迪在中国的“亲中亲俄”表现,直接让美国的“拉拢印度”剧本破产。特朗普原本想通过关税威胁和贸易谈判把印度拉回美方阵营,但莫迪的实际动作,等于当面“打脸”了白宫。
这轮美印矛盾的爆发,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长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特朗普强烈不满美印贸易长期逆差,认为印度“占了美国便宜”;印度则坚持“独立自主”,对美压力始终不妥协。莫迪甚至四次拒接特朗普电话,完全不给面子。美方一边打关税牌,一边又不想把印度推向中俄,只能嘴上拉拢,在实际行动上却步步紧逼。美国财长贝森特一边说“印度是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和美国价值观最契合”,一边却无法掩饰美方对印度倒向中俄的焦虑。
回过头来看莫迪的外交姿态,能明显感受到印度在大国博弈中的“自信”与“投机”。在中国,莫迪主动示好,强调中印是发展伙伴,不让边界问题绑架大局。和普京牵手、拥抱、同车热聊,向美方传递明确信号:印度有能力、有空间在东西方之间左右逢源。与中俄一起讨论美国关税威胁,直接把美国逼进了“孤立圈”。
更值得关注的是,印度的转身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战略选择。莫迪强调印中合作能增强多边主义。俄印领导人更是把两国关系定义为“全球稳定的基石”,莫迪邀请普京12月再访印度。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和“迟来的零关税”,其实已经动摇不了印度的外交独立性。正如莫迪所说,印中都坚持战略自主和独立外交,印度不会让第三方影响自己的国家利益。
美国的焦虑里还藏着另外一层隐忧。特朗普对印度的施压,表面上是贸易纠纷,实质上是对美亚太战略的自我否定。过去美印“结盟”,核心就在于让印度成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如今莫迪在中国和普京同台,印度的“亚太角色”摇摆不定,直接影响美国的全球布局。特朗普取消“四方安全对话”,等于亲手掏空了美印澳日联盟的战略根基。再加上美联邦法院裁定特朗普全球关税违法,美方对外“对等关税”政策也遭遇法律与实际的双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