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将做出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这不仅关乎特朗普的政治未来,更关系到未来四十年全球贸易的规则。这场被称为“总统权力终极审判”的听证会,正揭示美国制度背后的深刻问题——当“紧急权力”被用作贸易战工具时,行政权试图压倒立法权,世界的目光再次集中在这个自诩为“规则至上”的国家上,看它是否会突破自身设定的规则,还是会按规行事。
一、权力越界:当“紧急状态”成了贸易战的掩护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实质上是一场权力的博弈。2025年初,他绕过国会,直接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行使总统权力,征收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其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高达2000亿美元。表面上,这一举措似乎是依法行事,但细读这部1977年颁布的法律,它的适用情形明确规定,紧急权力应当用于应对战争、武装冲突或外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直接威胁。
问题来了:中国商品便宜且品质高,算不算“国家安全威胁”呢?
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法官毫不客气地指出:“总统将‘经济竞争’等同于‘国家安全威胁’,这是对法律条文的恶意篡改。”他们警告,如果这一做法被认可,未来任何总统都可以以“某国商品过于受欢迎”为理由随意加税,而国会在贸易法立法中的权力将形同虚设。联邦上诉法院也以6比3的票数支持原判,值得注意的是,反对票的三位法官均为特朗普任命,而支持票中的四位则是保守派法官——他们并非反对特朗普,而是反对“总统权力无限制”的想法。
这场官司已经远远超越了“特朗普是否越权”的讨论,变成了关于行政权与立法权的根本对立。美国宪法的设计者们特意将关税立法权交给国会,就是为了避免总统通过贸易政策形成“个人独裁”。如今,特朗普试图借“紧急权力”撕开这个制度的漏洞,挑战美国立国的基础——这就像一个孩子试图拆掉家里的防盗门,理由是“邻居家的糖比我家的甜,所以我家感到不安全”。
二、司法反转:为何保守派法官可能“背叛”特朗普?
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中,保守派占据6席,其中3位是特朗普亲自任命的。按理说,这应该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然而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
保守派法官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支持右翼政策是可以的,但绝不允许行政权力侵犯司法独立与三权分立。2019年,特朗普要求最高法院推翻“奥巴马医改”,结果保守派大法官罗伯茨带头投反对票,理由是“法院不能干预国会立法”。2021年,他再次尝试让最高法院推翻大选结果,但保守派法官拒绝了这一请求——他们更看重“制度稳定”而非党派利益。
在这次关税案中,保守派法官的选择更为艰难:如果支持特朗普,意味着认可总统可随意通过“紧急权力”来制定贸易政策,未来民主党总统同样可以以此为理由加税,严重影响保守派企业的利益;如果反对特朗普,则意味着公开与他撇清关系,但能够捍卫“权力制衡”的原则。
更重要的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们终身任职,不需要担心选民的压力,他们更关心的是“历史的评价”。历史上,首席大法官马歇尔通过“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奠定了司法审查权,这让最高法院成为“制度的守护者”。如果这次他们允许总统绕过国会制定关税政策,将如何面对后世的评价?

特朗普显然没有理解这一点。10月15日,他公开宣布将“亲自旁听”听证会,试图用政治手段施加压力。然而,对于这些“法律至上”的法官而言,这样的姿态只会被视为一种无视法律的政治表演。2018年,奥巴马曾尝试与最高法院沟通,但遭到拒绝;2020年,拜登公开评论最高法院的堕胎判决时,法官们集体保持沉默以示抗议。这些老派法官最看重的,是法律的独立性,而非总统的政治意图。

三、规则重构:如果特朗普败诉,全球贸易会发生什么?
假设美国最高法院最终判定特朗普败诉(目前多数法律专家预测这一可能性超过70%),全球贸易将至少出现三个连锁反应:
1. 美国关税政策将“断供”
特朗普时期加征的关税将被认定为“非法”,美国企业可以要求政府退还已经支付的关税(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这部分金额高达1200亿美元)。更为重要的是,未来任何总统加税的举动都必须经过国会投票,而国会中拥有大量依赖进口的企业利益团体,例如沃尔玛、苹果等巨头,绝不会允许轻易提高关税。
2. WTO将迎来“重生”
特朗普政府曾试图“瘫痪”WTO争端解决机制,宣称“WTO限制美国主权”。但如果美国法院认定总统不能随意加税,其他国家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在WTO起诉美国。例如,欧盟已经表示,如果特朗普败诉,他们将立即重启对美钢铝关税的诉讼。
3. 中国出口企业将获得“政策确定性”
过去几年,中国企业最担心的并不是关税的高低,而是“关税政策是否会随时变化”。一旦美国的关税政策回归“国会立法”轨道,企业可以通过游说和参与听证会来影响政策,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被动等待总统的突然决定。据商务部研究院的数据,仅2024年,就有超过300家中国企业因“关税不确定性”放弃了美国市场,一旦政策更加稳定,这些企业可能会重新考虑进入美国市场。
当然,也存在一种极端的可能:最高法院支持特朗普。这种情况下,未来美国总统可以随意使用“紧急权力”对任何国家加税,这将使美国的贸易政策彻底沦为总统的个人意志,全球可能会进入更激烈的贸易战。欧盟已经明确表示:“如果特朗普胜诉,我们将立即启动对美汽车、农产品的报复性关税,税率不低于30%。”
四、终极拷问:制度神话背后的权力真相
这场审判最具讽刺意味的地方在于:美国一直自诩为“规则的灯塔”,批评其他国家“不遵守国际规则”。然而,现在,它自己的最高法院正面临审判,决定是否允许总统遵守国内规则。这就像是一个天天教别人“要遵守规矩”的人,自己却试图插队,结果被保安拦住。

全球都在关注这场审判的结果,不是关心特朗普的政治前途,而是想知道,这个曾经用“规则”压制别国的国家,会不会被自己的规则所反噬?
如果最高法院判定特朗普败诉,意味着美国的制度仍然具有“自我纠错”的能力,全球贸易将至少守住“权力不可以为所欲为”的底线;如果判特朗普胜诉,那么全世界都将明白:美国的“规则”,其实只是权力的遮羞布——需要时就用,没用时就抛弃。
11月5日,法槌一落,我们也许能知道,未来全球贸易将是继续沿着“规则”前行,还是彻底变成“权力丛林”?
中国的立场应该是:不单纯去“打赢关税战”,而是要从这场审判中看清楚——当美国的“规则霸权”开始出现裂痕时,我们要坚守“规则平等”的立场。你用规则打压我时,我以规则回应;你想破坏规则时,我以实力告诉你:规则不是你能随意改变的,想改规则,必须得到全球的共识。
毕竟,真正的强大,从来不是“打破规则”,而是“让规则变得更公平”。这场审判,或许将给全球上一堂生动的“规则课”:当潮水退去,我们能看清谁在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