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在最新文章中指出,近期他收到大量关于黄金的提问,因此他决定集中回答并整理成一份黄金常见问题汇编(该FAQ已于10月中旬发表),同时也将这些内容输入到他的“数字化分身”Digital Ray中,让更多人能与之深入探讨黄金这一主题。
达利欧认为,黄金无可争议地属于“货币”,而且是最不容易被贬值或被没收的货币形式。他指出,纵观数千年历史,在几乎所有国家与文明中,黄金一直被视为货币,而所有其他货币形态都随时间消亡。
达利欧将历史上的货币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硬资产支撑的货币”,例如与黄金或类似稀缺资产(如白银)挂钩的货币;另一种是“法币”,即没有任何资产支持、供应量完全由政府与央行决定的货币。
上述前者本质上是政府的承诺——持币人可按固定比率把纸币兑换成黄金或白银;后者则没有兑换支撑,因此可以无限发行。
达利欧分析道,在历史上,每当国家实行金本位体系时,只要债务量相对于黄金储备过高,货币体系就会出现问题。各国领导人面对这种困境时通常有两种选择:
在1913年美国建立中央银行之前,各国普遍采取第一种方式;中央银行出现之后,则更多转向第二种方式。无论走哪条路,结果都是债务与货币的重大重组,最终通过物价上涨使经济重新平衡。
达利欧指出,1933年和1971年的金本位终结是近代最典型的两个例子。他进一步解释说,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全球全面进入法币体系以来,理解过去法币体系在高债务时代的运行机制,是分析当前形势的关键。
历史证明,当债务总额过大、货币供给不足时,央行总是选择大量发行货币与信贷,从而引发通胀并推高黄金价格。换句话说,在这种局面下,黄金相对于“纸债货币”(即债务支撑的纸币)表现要好得多。长期来看,黄金在维持购买力方面的记录优于一切法币,因此目前已成为全球央行储备规模第二大的储备资产,仅次于美元。
不过,达利欧也指出,纸币与黄金各有优势。纸币因为带利息,有时在高利率环境中能提供比黄金更好的回报。当利率高到足以补偿货币贬值与违约风险时,持有纸币更划算;但当货币贬值或信用风险上升、而利率不足以弥补时,黄金就显得更有吸引力。
他强调,不建议投资者去“择时”买卖黄金,而是应将黄金作为长期持有的一部分。他引用数据指出,黄金实际回报率约为1.2%,且与现金呈负相关。因此从配置角度来看,黄金与现金的组合在几乎所有经济环境下都能提供良好的流动性与保护。
达利欧认为,黄金作为货币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它比其他货币更难被没收或冻结。因为黄金不依赖他人的偿付能力,也不依赖银行系统。所以,它不容易因为政府制裁、金融危机或网络攻击而失去价值。
他指出,历史上尤其在两类情形下黄金的表现优秀:其一是金融或债务危机导致的高税率与资产征用;其二是经济、金融战争状态(如制裁或冻结资产)。在这种阶段,黄金大涨,准确的说不是“升值”,而是维持了价值,而其他货币下跌。正因如此,黄金在长期中被证明是最可靠的货币形态,能够在极长时间尺度上维持与生活成本同步的价值。
作为投资资产,达利欧强调他看待黄金的方式与普通投资者不同。大多数人把黄金当成投机标的,而他视之为一种“根本的钱”。
在投资组合中,达利欧会像分析股票、债券或现金一样分析黄金——考察它相对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风险、相关性与流动性,从而决定战略配置比例。
他指出,投资者应先确定长期的战略资产配置,而不是根据短期行情做出战术性决策。也就是说,购买黄金的核心问题,不是“它会不会涨”,而是“我的长期组合中应持有多少黄金”。
达利欧的模型显示,在一个理性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中,黄金的理想比例通常介于5%到15%之间,具体取决于投资者的整体资产构成与风险偏好。如果投资者没有市场择时能力,应当保持这一战略比例,而不是频繁操作。
他补充道,从战术角度而言,当货币体系陷入危机、没收风险上升或经济制裁频繁时,应当适度增持黄金;相反,在稳定时期可适度减持。
不过,达利欧提醒,长期视角下,黄金与现金一样都不是高收益资产,因为它不是“生产性资产”,不会创造现金流或利润。但即便如此,黄金仍是投资者应当长期持有的一类“根本货币”。他同时感叹,多数投资者根本未曾配置任何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