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
陇南大地层林尽染
一幅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正在徐徐展开
在成县,万寿菊铺满山坡
铺就了一条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康庄大道
在西和,八盘梨香飘满园
枝头的“黄金果”正源源不断地
变成农户口袋里的“增收果”
在徽县,一朵朵鲜嫩的滑子菇
撑开了“致富伞”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万寿菊香漫山野 荒地长成聚宝盆
连片的野菊花竞相绽放,金黄花瓣随风翻滚成金色浪涛,清冽菊香弥漫山野。村民们穿梭花丛间,指尖轻捻、俯身采收,采收现场的花朵分离机械设备轰鸣作响,与欢声笑语交织成丰收的乐章。

成县立足本地气候土壤优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开展种植规划与技术培训,构建“良种应用+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机械化作业+政策支持+技术培训”的全链条保障体系。特别是旋耕机整地、小拱棚育苗、宽膜一垄3行单株交错栽植等新技术在田间落地生根。

如今,成县已建成以陈院镇白马寺村为核心的1300亩育苗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小川镇500亩、抛沙镇2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形成跨3乡镇30个村、覆盖469户农户的2000亩野菊花种植集群,预计总产量可达800吨,总产值突破480万元。

百年梨园果飘香 八盘梨结出致富果

走进西和县西峪镇白雀村的百年梨园,一颗颗高大苍翠的梨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八盘梨,秋风掠过,清新扑面而来,老梨树的虬枝与金黄果实相映,满是丰收的诗意。
据果农代小峰介绍,今年秋季西峪镇八盘梨上市后,收购客商络绎不绝。他的梨园,在保留传统的种植经验的基础上,还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目前,梨园年产量稳定在12000斤左右。

如今,代小峰的儿子代二超也加入到了八盘梨种植的行列中,他积极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拓展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将八盘梨销往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西和八盘梨种植面积已达约1万亩,年产量达4500吨。随着“西和八盘梨”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不仅让枝头的“黄金果”变成了农户口袋里的“增收果”,更推动着单一种植向“品牌+文旅”的产业链模式升级。
小小菌架硕果累 滑子菇撑开致富伞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徽县榆树乡辛亮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早已穿梭在菌架间,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筐,确保滑子菇抢“鲜”上市。
近年来,榆树乡积极推动食用菌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建成以辛亮菌业、菌瓜轮作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园。通过“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当地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群众人均年务工收入超过2万元,真正实现“顾家赚钱两不误”。

如今,行走在徽县榆树乡,一座座现代化的菌菇大棚孕育着产业振兴的蓬勃生机。

在剡坝村食用菌种植基地,200多万棒的滑子菇也长势喜人。“今年我们一共种了200余万棒滑子菇,单棒产量能达到3斤左右。”基地经理张辉平介绍。
据了解,该基地今年种植了270万棒滑子菇、50万棒香菇,并套种毛木耳300万棒。当前正值滑子菇上市高峰,每天出菇量稳定在2万到3万斤。这些滑子菇经加工后,主要销往福建、内蒙古等地,部分产品以每斤50元左右的价格远销韩国等海外市场。

(来源:陇南成县发布、陇南西和发布、陇南徽县发布)
上一篇:森马的黄金10年,可能要结束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