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中国空军最近整了个大动静,真叫一个豪横!主角是谁?就是咱们的王牌隐身战机——歼-20!以前都说它主要负责空战,"踹门"打掉敌方关键节点,现在可好,它居然也能当"炸弹卡车"用了,挂载着满满的精确制导武器往前冲,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都在问:那还要专门的"炸弹卡车"歼-16吗?它是不是该停产了?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
歼-20,这名字就是实力的象征。它的核心任务啥时候都是夺取制空权,通俗点说,就是把天上敌方飞机干趴下或者赶跑,让天空成了我们的地盘。
凭借顶尖的隐身能力,它在敌人雷达眼皮子底下穿梭像披了隐身衣一样,超音速巡航更让它来去如风,对手雷达还没看清它呢,它已经在敌人战机头上扔导弹了!歼-20肚子里那个专门放空空导弹的大弹仓,就像个移动小军火库,是它空战制胜的法宝。
但空军的活儿可不只是打空战那么简单。现在仗怎么打?
要求多面手!看人家美国空军的F-22这种顶尖五代机,也在琢磨着给机翼下挂点空地导弹,让空战高手顺便干点扔炸弹的活儿。咱们的歼-20,在这方面早就有潜力,它主弹仓旁边的侧弹仓,深度和长度都能塞进那种专门用来搞定点清除的卫星制导炸弹或者滑翔炸弹。
更有意思的是,歼-20被拍到过外挂超大号副油箱的画面,外挂重武器的路子也不是封死。未来给它开发专门的复合外挂架完全可行,咱的技术实力摆在那儿。想想吧,一架自带顶级隐身光环的“移动弹药库”突然出现在敌关键目标头顶上投弹,敌人得多懵圈?这种点穴式的打击,战术价值无法估量。
这肯定就有人问了:歼-16咋办?那可是当前我们最厉害的“炸弹卡车”啊。歼-16的优势确实明摆着:挂得多!理论最大挂载能到8吨甚至更多,机翼下那11个挂点就跟搭积木似的,什么对地导弹、反舰导弹、巡航导弹、激光制导炸弹、反辐射导弹甚至钻地弹,几乎“菜单”上有的它都能往上怼,火力持续性特别强。
另外它油多航程远,经得起在战场上空“磨洋工”,为地面部队提供长时间的火力支援。这些都是目前还在改进阶段、主要精力放在空战能力上的歼-20多用途型号暂时比不了的地方。
所以简单说“因为歼-20能挂弹,歼-16就得立刻停产”,这想法太简单了。两款战机压根儿是两条不同的赛道。歼-20的轰炸特长走的是高端路线:利用它的隐身特性悄无声息、精打细算地去炸那些对手防护严密、价值最高的核心目标(像指挥所、雷达站、导弹发射架这些高价值目标)。它对后勤维护条件要求高,每次作战任务的复杂程度也不在一个水平。
歼-16干的,是用超强载弹量搞密集的火力覆盖,或是在一些相对不那么危险的空域精确打击大量目标,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它技术成熟,部署反应快,是战场前线上不可或缺的“力量倍增器”。它和歼-20是互补关系。现阶段,歼-20多用途性能还属于“添头”,歼-16承担了最重的对地对海火力输出任务,它的重要性短期内无可替代。
回头再看看咱们中国空军的装备清单,非常清晰地体现出“高低搭配、精干高效”的思路。歼-20是引领未来的尖端核心力量;歼-16则是最主力、最成熟的多用途战机,担当战术打击的重任;再加上升级改进的歼-10C、远程打击能手轰-6K/N等机型,各有所长、配合无间。
随着歼-20家族不断壮大和升级迭代(尤其是传闻中的歼-20双座改进型,专职指挥和纵深穿透打击),它的多用途任务占比肯定会稳步上升。
但“上升”不代表“取代”歼-16。歼-16目前的任务定位明确,产能稳定,它的作用仍然极其重要且不可或缺,可以预见的未来,歼-20和歼-16这对“影子刺客”与“重锤将军”,将继续并肩作战,共同支撑起我们中国空军面向未来战争的“长枪短炮”。这才是我军装备发展的真正豪横之处。
歼-20的“弹仓带货”,展示了它从顶尖剑客向全能战士拓展的雄心;而歼-16“重装列车”的地位依然坚挺。 中国空军的强大,正在于各类战机的深度协同,而非单个装备的孤军奋战。
上一篇:各类基金收益特点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