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泰安港彭集作业区,眼前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宽阔的河道上,满载的货轮往来穿梭,汽笛声此起彼伏。码头岸边,高大的龙门吊高效运转。运输车辆在堆场与码头间有序穿行,共同构成了一幅活力十足的生产图景。
“泰安港彭集作业区聚焦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核心领域,多维度开拓客户市场,高质量推进多元化发展。”东平县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健介绍,“我们已先后开通万吨重载大列、疆煤入园、铁转水、集装箱航运等转运业务。特别是随着京杭运河柳长河段航道等级提升工程(‘三升二’)的完成,实现了2000吨级以上船舶常态化靠泊,极大地改善了区域航运条件。”
无独有偶,不远处的兖矿泰安港物流园码头作业区同样泊位满载。装货完毕的船只依次驶离,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将货物送往全国各地。
兖矿泰安港物流园不仅是山东省煤炭储备核心基地,更是串联“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上”的重要战略枢纽。到港货船主要来自苏鲁两省的徐州、淮安、济宁、枣庄等航运枢纽,所载货物以保供煤、化工煤及动力煤为主。这些煤炭经京杭运河直达江浙皖赣等华东华中地区,构筑起一条稳定的“北煤南运”黄金水道。
“我们配备了三台高效装船机,单台最大装船能力达每小时2000吨,”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数智运行中心副主任王文斌表示,“以一艘2000吨级的单机船为例,从靠港到完成装货仅需约1小时,有效保障了船舶的快速周转。”
效率跃升的根基在于“智慧中枢”的强力支撑。港口构建了先进的“智能生产网络”,覆盖铁路集疏、码头装卸、煤场周转全流程。依托数字化监控与智能计量系统,可对作业异常实现秒级响应与处置。同时,通过“日度闭环管理”机制,精准调度火车入轨与船舶装运计划,动态调配人力设备资源,大幅提升了整体运营效率。
近年来,东平县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独特优势,布局“大港航、大物流”产业,统筹港口、码头、物流园区、临港产业等空间要素,创新“散改集”“公铁水联运”等运输模式。港航经济蓬勃发展,“黄金水道”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泰安港正逐步崛起为“西煤东输、北煤南运、南货北上”双向运输通道上的“黄金枢纽”和发展高地。(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