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规模到“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纷纷“瘦身”,“体重”多少最合适?
创始人
2025-11-09 14:47:17
0

从“上”规模到“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正在经历一轮“瘦身”变革。

近期以来,多只新发和存量基金通过设定上限、限购、提前结募等方式“限高”,范妍、蓝小康、闫思倩等知名基金经理挂帅的基金,更是只卖一两天就截止。

这一审美转变,既是基金公司对过往百亿明星基金业绩变脸历史教训的主动规避,目前净值在1元以下的偏股混合基金中,超85%的产品成立于2020年至2022年间;另一方面,也是基金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的实际践行。当然,基金规模并非越小越好,而要在新基准、新费率等背景下,结合多方因素找到合适的规模区间。

多种方式给规模“限高”

富国基金11月6日公告成立的富国兴和混合基金,是由知名基金经理范妍管理的新基金。该基金原募集期为11月3日至11月14日,因首日申购超30亿元上限提前结募,配售比例为84.27%,按该比例算一天内获得了近36亿元申购。于11月5日成立的鹏华启航量化选股,同样仅卖一天就触达30亿元募集上限,随后启动比例配售。

主动权益基金有意识控制规模的情况,并非个例。根据Wind统计,截至11月7日年内成立的43只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偏股混合基金,有39只募集规模在30亿元以下,其他4只的规模分别为30亿元、31.62亿元、33.68亿元、49.55亿元。

成立于10月中旬的易方达港股通科技,和由知名基金经理闫思倩管理的鹏华制造升级,均设置了20亿元募集上限,均发行两天就提前结募,成立规模分别为19.87亿元和19.84亿元。此外,由知名基金经理蓝小康管理的中欧价值领航于10月20日成立,仅发售一天就提前结募,最终确认的募集规模为19.7亿元,接近20亿元募集上限。

9月上旬成立的平安港股通科技精选,设定的募集上限同样为20亿元,最终成立规模17.38亿元。同样在9月成立的华商港股通价值回报,设置10亿元募集上限,发行1天就提前结幕,配售比例为32.95%,是年内成立的主动权益基金中的最低值。此外,9月下旬成立的博道惠泓价值成长,募集规模同样为10亿元,也是发行1天提前结幕,配售比例为70.78%。

除新发基金外,存量基金也在控规模。近期以来,广发、易方达、中欧、永赢等公募旗下基金宣布限购。从11月6日起,中欧小盘成长基金现阶段规模上限调整为20亿元。该基金在11月5日已暂停了5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成为今年8月14日宣布单日限购1000万元后的年内第二次限购。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规模11.38亿元,较二季度末的5.17亿元实现了大幅增长。蓝小康管理的中欧红利优享和中欧价值回报,以及杜厚良管理的中欧信息科技等基金,均在下半年限购。从11月3日起,知名基金经理高楠管理的赢惠添利、永赢睿恒、永赢睿信、永赢融安,均设置单日50万元的申购上限。

历史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从三五年前的‘百亿基金为荣’到如今主动控规模,基金公司逐渐意识到,单纯的规模扩张而忽视投资者实际体验,最终会反噬长期发展,主动控规模成为维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选择。”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基金规模增长会制约基金经理投资操作,当规模突破上限时交易冲击成本显著上升,调仓灵活性下降。

往事并不如烟,历史教训依然历历在目。根据Wind统计,截至11月7日共有670只偏股混合基金(以初始份额为统计口径,下同)的单位累计净值在1元以下,其中有570只成立于2020年至2022年三年间,占比超过85%。在近1年维度里,这些基金取得了近20%的平均回报率,但成立以来依然录得逾18%的平均亏损。

成立于2020年6月的一只“成长先锋”基金,募集规模达320多亿元,是公募史上成立规模最大的主动权益基金。截至11月7日,该基金近1年实现了近30%的收益率,但成立以来依然亏损8.92%,净值9毛钱出头,截至今年三季度规模已不足50亿元,持有人从当初的45.11万户下降到今年二季度末的11.44万户。另外三只募集规模在250亿元的基金,2020年发行时均是一日售罄,认购户数最高的有180多万户,目前净值至今均不足9毛钱。其中一只基金近1年回报率不足10%,在权益市场持续回暖背景下,成立以来仍有近40%亏损。

“资金早已褪去对‘规模光环’的盲目追捧,转而聚焦业绩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在这种倒逼下,基金公司主动克制规模冲动、回归投资本源。过往经验带来的启发是,主动权益基金必须遵循仓位规律,不能为短期管理费收益牺牲长期业绩,投资者也学会了理性看待规模,更关注规模与投资风格、策略之间的匹配度。”北京一家公募投研人士对券商中国记者说。

考量多方因素确定单只基金最佳规模

主动权益基金通过“限高”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但规模并非越小越好,而要在多种因素中寻找到合适的规模区间。

天相投顾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基金规模与业绩有一定相关性,规模过小可能导致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无法完全展开,过大又会导致选股难度加大,降低选股能力。李一鸣说道,若投资策略偏向大盘蓝筹股、低换手操作且持股分散,基金容量会大些,如果聚焦中小盘成长股、高换手交易或集中持股,策略容量则会明显受限。此外,市场流动性与标的数量,是制约基金规模的关键外部因素。在流动性充沛、标的丰富的市场中,基金规模的增长空间更广阔。

具体到单只基金最佳规模,天相投顾认为,这虽难以用单一标准来认定,但可以通过观察一些代表性基金的规模情况来大致推测。例如,某只基金截至今年三季度的最新规模超过300亿元,持股多集中于少数流动性好的大盘股,表明其资金容量较大。另一只量化多策略基金,目前规模虽只有40亿元左右,但近期多次公告限购,意味着管理人要通过主动限制规模来维护策略有效性。

前述北京公募投研人士表示,结合当前市场流动性、行业结构等因素,单只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建议在30亿—50亿元。该区间既能保证组合运作稳定性,避免规模过小面临申赎冲击问题,又能保持足够调仓灵活度,充分发挥选股与策略执行能力。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包括规模控制在内,随着业绩比较基准等系列新规出台,新一轮主动权益基金发展呈现出三点积极变化:一是精细化管理特征凸显,基金公司更注重根据基金经理能力圈、投资策略设定规模上限,实现策略与规模匹配;二是投研资源更聚焦,布局高景气细分赛道的产业研究,用深度研究支撑超额收益;三是行业生态更健康,“业绩驱动规模”的正向循环逐步形成,基金公司、销售渠道与投资者的长期利益趋于一致,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创造的高质量发展。

责编:战术恒

排版:罗晓霞

对:王蔚

相关内容

原创 ...
目前,美国空军仍然被认为是“世界第一空军”,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局势的...
2025-11-09 15:43:15
三季报重磅信号:创新药盈利...
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创新药在三季度成为二级市场的领涨板块之后,...
2025-11-09 15:13:59
从“上”规模到“控”规模,...
从“上”规模到“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正在经历一轮“瘦身”变革。 ...
2025-11-09 14:47:17
原创 ...
米莱的上台曾被视为中阿关系的重大转折。由于米莱竞选时提出对华强硬的...
2025-11-09 14:45:56
原创 ...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特朗普肯定会后悔自己在4月2日做出的那个“糊涂决...
2025-11-09 14:44:36
原创 ...
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关税的听证会让特朗普措手不及。 他原...
2025-11-09 14:18:58
原创 ...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内提出了“保护美国制造”的理念,很快就提高了进口壁...
2025-11-09 14:18:01
减持债券增购存款,理财资金...
钛媒体App 11月9日消息,三季度以来,净值型理财的市场吸金能力...
2025-11-09 14:17:34
原创 ...
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急于重塑美国的“全球优先”政策,瞄准了东南...
2025-11-09 14:16:40

热门资讯

三季报重磅信号:创新药盈利拐点... 文丨张桔 编辑丨谢长艳 创新药在三季度成为二级市场的领涨板块之后,10月暂时休息,国证创新药指数全月...
从“上”规模到“控”规模,主动... 从“上”规模到“控”规模,主动权益基金正在经历一轮“瘦身”变革。 近期以来,多只新发和存量基金通过设...
原创 中... 米莱的上台曾被视为中阿关系的重大转折。由于米莱竞选时提出对华强硬的立场,并且公开批评中国的政治体制,...
原创 被... 今年,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急于重塑美国的“全球优先”政策,瞄准了东南亚地区。他的新动作不仅强硬,而且带...
湖南医生17分钟的瓜里,藏着一... 一段湖南医生17分钟的不雅视频引发一场网络吃瓜大会。从湖南医院的值班室到南京“红老头”的出租屋,从王...
黄金都不香了?美媒:为了找锑,... 【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随着美国对关键矿产的渴求加剧,昔日的淘金圣地阿拉斯加正成为关键矿产争夺的前沿...
历史第一!梅西达成400助里程... 在美职联季后赛首轮的第三场比赛中,迈阿密国际迎来了纳什维尔的挑战。在这场关键的比赛中,梅西再次展现了...
入秋后别瞎吃!这5种“应季黄金... 夏天的暑气刚散,秋天的干爽就来了。但季节一换,不少人就开始犯愁:口干舌燥、没胃口,稍不注意还容易感冒...
新闻周刊|黄金热潮下的打金人:... 2024年以来,国际金价四十余次刷新历史纪录,带动 “打金” 行当迎来新一轮热潮。在青岛台东步行街,...
伊媒: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从... 【环球网报道 记者 索炎琦】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报道,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