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不到两年时间,已经在中国车市掀起不小的浪潮。在小米YU7和小米SU7于国内市场畅销之际,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日前对外透露,小米汽车计划在2027年正式进军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进一步拓展全球化布局,这家科技巨头的全球化战略即将迈入“人车家全生态”输出新阶段。
这一战略规划以亮眼的财务表现为支撑。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营收达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108亿元,同比暴增75.4%,连续两个季度突破百亿大关。
其中,汽车业务成为小米二季度最大亮点。智能电动汽车及创新业务收入达213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汽车业务贡献206亿元。单季交付新车81,302辆,截至7月累计交付量已突破30万台。
更值得关注的是财务结构的优化。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毛利率达26.4%,首次超越智能手机(11.5%)和IoT业务(22.5%);此外,汽车业务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较一季度5亿元大幅改善,预计下半年实现盈利。
需要指出的是,欧洲市场对小米而言并非空白战场。二季度数据显示,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占率达23.4%,首次超越苹果位居第二,在西班牙等国家更长期稳居榜首。
此外,小米还在欧洲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并延揽多位重量级汽车人才,包括宝马前限量车型部门总经理Rudolf Drittich,现任小米汽车欧洲研发中心负责人;前宝马FE性能管理与仿真主管Jannis Hellwig也已加入团队;前法拉利F1空气动力学专家Ricard Aiguabella Macau等专业人才亦被招至麾下。
宝马i系列设计主管Kai Langer近日也在领英宣布,在宝马集团工作二十多年后,已于8月1日正式加入小米。另有报道称小米计划在欧洲孵化新汽车设计中心,Kai Langer是否加入该中心尚未可知。
小米选择欧洲作为其电动汽车出海的第一站,显然是基于对当地市场的深入分析。欧洲是全球最成熟的电动汽车市场之一,消费者环保意识强,这对小米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尤其是在现阶段,欧盟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车征收高额关税,包括10%的基本进口税和约35%至38%的额外反补贴税。另一方面,如今的热销车型小米YU7产能严重不足,国内市场提车已经排队到一年以后,后续产能如何消解,也是燃眉之急。
综上所述,小米若想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必须找到有效的策略来应对关税及产能等多方面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