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每两件黄金饰品就有一件从深圳水贝流出,这里本该是金灿灿的财富聚集地。可最近不少商户蹲在空荡荡的门店前叹气——金价半年涨了120多块,9月19日飙到835元/克的高位,本该赚钱的金料商却卷着定金跑路了。这就奇了,黄金涨价商家为啥反而跑路?那些听起来挺稳妥的“锁价交易”,怎么就成了催命符?
要弄明白这事儿,得先说说水贝的“锁价”规矩。本来这是个好发明:下游商户怕金价涨,先付笔定金把价格锁定,就像点外卖先付钱留菜,商家7天内交货就行。正规玩法里,金料商收了定金会立刻在期货市场做对冲,好比给这笔交易买保险,不管金价怎么跳,都能稳赚个服务费。但这次爆雷的粤宝鑫这些商家,把保险扔了改成了赌桌——他们收了钱根本不做对冲,揣着定金赌金价会跌,等跌了再低价进货交差,赚中间的差价。
可今年的金价偏偏疯涨,就像一桌人赌大小全押了大,骰子却连开十把小。金料商780元/克时接的单,到交货时得835元/克进货,每克亏55元,10公斤订单就亏55万。更要命的是他们还加了高杠杆,散户和小商户只要付2.4%的定金就能锁价,相当于用2万定金撬动80万的黄金交易。这哪是做买卖?分明是拿客户的钱开了个“黄金赌场”,赌对了盆满钵满,赌输了就卷钱跑路。现在粤宝鑫的维权群里已经有458人,老板谈广至今不见踪影,君豪的老板干脆直接自首了。
这背后藏着水贝多年的灰色潜规则。按理说回收的黄金都该进上海黄金交易所正规流程,但不少料商把提纯后的黄金在场外直接流通,没发票没监管,成本低了却埋下大雷。加上罗湖刚推行“无感监管”,对信用好的企业减少检查,可能让这些“赌徒商家”更没人盯梢。可法院早就说了,这种场外对赌算非法期货交易,真出事了投资者最多能拿回来七成损失。
说到底,这次爆雷不是黄金的错,是人心的贪。锁价交易本是防风险的盾牌,被改成了投机的刀;低定金门槛本该方便小商户,却成了放大风险的杠杆。在水贝这个日均流转数吨黄金的地方,永远有人想走捷径赚快钱。但老话说得好,黄金能保值,可赌徒从来没有未来。下次再遇到“低定金锁金价”的好事,可得想清楚:你以为捡的是便宜,可能踩的是人家早就挖好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