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才过去一半,印度在国际上的处境却越来越艰难。曾经左右逢源的外交优势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来自多方的压力。

美国对印度的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过去华盛顿将新德里视为民主盟友,如今却更看重实际利益交换。特别是在俄乌问题上,印度坚持中立立场,拒绝配合美国劝说俄罗斯停火,这让美方大失所望。与此同时,中国也改变了对印策略。2020年边境冲突后,北京开始采取等级制施压手段,两国关系持续紧张。 本文编译自The China-Global South Project网站2025年5月20日文章,原标题为Why the India-China Détente May Be Over,原文链接:[图片2] 更令印度担忧的是,宿敌巴基斯坦正加速军事现代化进程。得益于与中国的深度合作,巴方装备更新速度远超印度。而印度自身薄弱的国防工业体系,使其在军备竞赛中处于明显劣势。曾经凭借平衡外交获得的高议价权,如今的中美双重夹击下已不复存在。

国际社会对印度崛起的期待正在降温。各大国不再像从前那样愿意长期投资印度,转而追求更快速的回报。这不禁让人怀疑:印度的地缘政治黄金时代是否真的结束了?

回顾历史,这并非印度第一次经历这样的起伏。上世纪40-60年代,尼赫鲁政府凭借不结盟运动在美苏争霸中游刃有余。当时两个超级大国都希望拉拢印度,将其视为第三世界领袖。印度也借此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可惜好景不长,1954年美巴结盟和1962年中印战争,印度的平衡战略彻底失效。

21世纪初,印度迎来了真正的辉煌时期。特别是2004-2019年间,在美国以印制华的战略下,印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核试验后的国际地位提升,经济改革初见成效,印度相继签署了美印核协议,加入多个国际组织。其高明之处在于始终保持战略模糊,既亲近西方又不明确站队,成为地缘政治的优等生。

然而2020年成为转折点,支撑印度崛起的四大支柱相继崩塌。国际环境剧变,大国更关注眼前利益;印度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引发美国疑虑;国内发展不及预期让西方失望;中印、印美互信严重受损。这些因素形成恶性循环:中国施压削弱印度对美议价能力,美国冷淡又助长中国施压。

面对困境,专家建议印度必须认清现实。首要任务是补齐国内短板:加速国防工业现代化以应对巴基斯坦的军事优势;夯实经济基础,在制造业和科技领域取得实质性突破。外交上需要放弃大国幻想,转向务实策略。印美关系难以回到从前,俄罗斯又日益靠拢中巴,未来十年印度可能将处于战略困境期。

对印度而言,当务之急是停止抱怨,专注内政。毕竟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才是硬道理。如果不能尽快提升自身能力,未来的挑战只会更加严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