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股民人均赚2.22万,基金涨势可观!你的理财赚了多少?
创始人
2025-10-01 10:23:20
0

“刚看到新闻说股民人均赚 2.22 万,再看我账户还亏着 8 万,这钱是被谁赚走了?”

国庆前,2.22 万的人均盈利数据一出来,股民老李的吐槽立马在股吧炸了锅。有人晒出 50 万本金赚 25 万的截图,收益率直奔 50%;也有人哀嚎 “买的百货股跌得裤衩都没了”,跟市场狂欢彻底脱节。

更有意思的是基金市场,同期公募基金平均回报率达到 17.21%,不少科技主题基金涨幅超 80%,但仍有基民抱怨 “持有一年还没解套”。一边是数据里的 “全民赚钱潮”,一边是现实中的盈亏两重天,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今天用大白话拆解真相:人均盈利的算法咋来的?为什么你会 “被平均”?把这些说透,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理财。

先算明白:2.22 万的盈利数据,到底靠不靠谱?

先别着急骂 “数据造假”,这个 2.22 万的数字确实有依据,但算法里藏着三个容易被忽略的陷阱。

这个数据的计算逻辑很清晰:截至 9 月 26 日,A 股流通市值从去年末的 77.55 万亿元涨到 94.52 万亿元,半年多涨了 16.97 万亿元。华西证券测算,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约 30.88%,这么一算,散户持股市值总共增加 5.24 万亿元。再除以中国结算统计的 2.36 亿股民总数,正好得出人均盈利 2.22 万元。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个 “简单除法” 里。

第一个陷阱是 **“账面浮盈≠实际到手”** 。市值增长只是纸上富贵,你没卖出股票,盈利就不算真正落袋。更别说交易佣金、印花税这些成本还没扣 —— 频繁交易的股民,光手续费可能就吞掉不少收益,实际到手的钱早就打了折扣。

第二个陷阱是 **“新增股民稀释效应”** 。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 629 万投资者,这些新人刚入市,本金还没来得及产生收益,却被算进了 “人均” 基数里。老股民的实际盈利被分摊后,数据自然显得 “虚高”,就像 10 个赚 10 万的人和 10 个刚入市的人平均,结果变成人均 5 万,根本反映不了真实情况。

第三个最关键的陷阱是 **“结构性分化被完全掩盖”** 。这轮行情根本不是 “普涨”,而是少数板块的狂欢。近一年通信行业涨了 124.09%,电子行业涨 121.05%,但煤炭、石油石化这些传统行业涨幅还不到 10%。选对赛道的人赚得盆满钵满,选错的人只能 “赚指数不赚钱”,用平均数衡量所有人的收益,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谁赚走了那 2.22 万?三类人成最大赢家

既然不是人人都赚,那钱到底被谁赚走了?答案很明确:踩对赛道、拿得住筹码、选对工具的三类人,分走了大部分收益。

第一类是 **“押中科技赛道的幸运儿”** 。这轮行情的核心驱动力就是科技股,光模块、光芯片、人形机器人这些概念板块集体爆发,1435 只股票涨幅超 100%,其中上纬新材更是涨了 1720.5%,买对的人收益早就远超人均水平。

深圳的程序员小张就是典型。他年初听行业朋友说 800G 光模块需求爆发,重仓了中际旭创,虽然中间经历股东减持的震荡,但他没慌,拿着不动到 9 月,收益率已经超过 120%,50 万本金赚了 60 多万,是 “人均盈利” 的 27 倍。

第二类是 **“长期持有的基金投资者”** 。今年公募基金平均回报率 17.21%,但分化同样明显 —— 科技主题基金表现最猛,不少收益率超 80%,而重仓传统行业的基金涨幅还不到 5%。

上海的退休教师陈阿姨就踩对了点。去年底她跟着基金季报买了两只重仓电子、计算机板块的基金,不管中间涨涨跌跌都没操作,到 9 月底一看,两只基金分别涨了 76% 和 68%,比自己炒股时追涨杀跌赚得稳多了。

第三类是 **“看懂指数趋势的理性派”** 。近一年创业板指涨了 103.50%,科创 50 指数涨近 120%,北证 50 指数更是涨超 150%。很多投资者没纠结个股,直接买了对应的 ETF,既避开了个股踩雷风险,又吃到了板块红利。数据显示,今年科创 50ETF 的平均收益率超过 45%,比不少主动基金还靠谱。

反观那些没赚到钱的人,几乎都踩了同样的坑:要么抱着传统行业股票死扛,看着科技股飞涨却不敢换仓;要么频繁追热点,刚卖了涨得慢的就追高被套;还有的买基金专看短期排名,哪个涨得快买哪个,结果刚入手就遇到回调,一割肉又涨回去,反复被收割。

别被 “人均盈利” 绑架,赚自己能赚的钱

最后想说,“人均赚 2.22 万” 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不是衡量你投资能力的标准。A 股市场从来不是 “人人赚钱” 的游乐场,而是 “认知变现” 的战场。

有人靠行业研究赚了翻倍收益,有人靠长期持有赚了复利的钱,也有人因为盲目跟风亏了本金。真正的理财高手,从来不会被平均数绑架,而是清楚自己能赚什么钱、该避开什么坑。

四季度行情还在继续,与其纠结 “别人赚了多少”,不如花半小时做次持仓体检,选对赛道、守好纪律。记住:理财赚的不是快钱,而是认知和耐心的钱。只要方法对了,不用追着 “人均盈利” 跑,收益自然会慢慢追上你。

相关内容

女子上厕所被烫到尖叫弹起!...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自己正常使用了3年的智能马桶,在冲水时按钮卡顿...
2025-10-01 11:22:18
答记者问 | 东营市医保局...
大众网记者 赵静 东营报道 9月30日,东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法治...
2025-10-01 10:54:09
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1日,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联接...
2025-10-01 10:53:40
申万菱信沪深300价值ET...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1日,申万菱信沪深300价值ETF(...
2025-10-01 10:53:36
原创 ...
外资大举回流,中国资产迎来"黄金时刻"? 当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开始...
2025-10-01 10:53:17
医疗业ETF收涨2.4%,...
周二(9月30日),医疗业ETF收涨2.41%,生物科技指数ETF...
2025-10-01 10:53:05
卡塔尔首相:美方“20点计...
据新华社消息,卡塔尔半岛电视台9月30日报道,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
2025-10-01 10:52:30
山海:节前黄金走出预期调整...
山海:节前黄金走出预期调整,但趋势不变看数据影响! 十一节前的走...
2025-10-01 10:26:05
又一主动投资巨头,杀入5万...
【导读】交银施罗德、兴证全球基金上报ETF产品,主动权益大厂杀入被...
2025-10-01 10:25:09

热门资讯

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联接...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10月1日,申万菱信中证A500ETF联接(023876)发布公告,赵兵不再...
原创 股... “刚看到新闻说股民人均赚 2.22 万,再看我账户还亏着 8 万,这钱是被谁赚走了?” 国庆前,2....
【机构调研记录】天弘基金调研中...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9月3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天弘基金近期对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博时基金调研威...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9月3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博时基金近期对3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德邦基金调研妙...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9月3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德邦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机构调研记录】万家基金调研中...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及9月30日披露的机构调研信息,万家基金近期对1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调研,...
二手车出口,正成为缓解美国关税...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据路透社9月30日报道,韩国正以蓬勃发展的二手车出口业务,来...
华尔街“大空头”,做多中概股 好莱坞电影《大空头》原型、全球知名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Michael Burry)在今年二季度...
原创 惊... 疯狂的资本游戏:当妖股遇上加密货币,韭菜们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华尔街从来不缺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