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始介入俄乌冲突的和平调解,他一直在呼吁对俄罗斯实施更严厉的制裁。然而,由于特朗普的言辞多半只是空洞的威胁,莫斯科并没有把他的警告放在心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俄罗斯对于这些“光打雷、不下雨”的威胁逐渐变得不以为意。
但是,在乌克兰和欧洲的压力下,特朗普最终意识到,他不能再继续这样空喊口号。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直接与俄罗斯发生冲突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美国和欧洲可能会卷入一场全面的战争,成为俄乌冲突的牺牲品,这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没有好处。
与拜登政府的军事手段不同,特朗普决定通过经济手段对抗俄罗斯。他将俄罗斯的石油作为制裁的重点,因为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是其经济命脉。特朗普认为,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实际上是在支持俄罗斯的战争,这一观点在他上次参加华盛顿北约峰会时表现得尤为明显。
进入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他的强硬立场变得更加鲜明。特朗普不仅批评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还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施压中国。根据最新的报道,特朗普在俄罗斯无人机侵入波兰、普京放弃俄乌和谈后,急忙致信七国集团和北约国家,要求他们停止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并通过这一措施迫使俄乌冲突尽早结束。
特朗普这一次的制裁行动不再只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带着实质性的威胁。9月13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当所有北约国家同意并开始采取同样行动,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时,我准备对俄罗斯实施重大制裁。”这意味着,特朗普的目标是通过集体行动,彻底切断俄罗斯的石油出口,将其排除在国际市场之外,而这需要欧洲和北约国家的密切配合,用美国的石油替代俄罗斯的石油。
特朗普的战略显然不仅仅是针对俄罗斯,还涉及中国。他提出,北约国家应联合起来对中国征收50%到100%的关税,以削弱中国对俄罗斯的经济支持。美方官员也在同一天呼吁G7和欧盟采取类似措施,向中国和印度出口的商品加征关税,迫使它们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
根据特朗普的设想,如果中国在加征的高额关税压力下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那么普京就只能在俄乌和解问题上听从美国的安排。然而,这个计划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中国的经济、军事以及贸易实力不容忽视,而且欧洲和北约国家未必会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行事。他们可能不愿意与中国断绝经贸关系,尤其是在中欧之间的经济互动日益重要的情况下。
因此,尽管特朗普的提议可能在美方的战略中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克服很多外交和经济上的复杂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