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刚上任不到三天的加拿大农业部长希思·麦克唐纳,已经感受到了来自农田最真实的焦灼:不是气候,不是虫害,而是两个大国的博弈带来的贸易封锁。他亲口承认,摆在他办公桌上的第一要务,就是解决与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纠纷。换句话说,加拿大农业的命脉,已经被两端扼住。
这不是危言耸听,加拿大是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农业大国,尤其是油菜籽、小麦、猪肉这三项。可现在,农民刚刚走进春季播种期,市场却没了方向。中国市场被关税堵死,美国市场被特朗普用钢铝税、乳制品限制钉上了“非优先国家”的标签,昔日全球化下的“北美农业典范”,如今却成了中美贸易战下的夹心饼干,左右受敌、动弹不得。
先来看对中国的状况。加拿大油菜籽行业已深陷危局。路透社指出,中国不仅对菜籽油、油渣饼、猪肉、水产品等加征关税,还启动了对原产加拿大油菜籽的反倾销调查。这对加拿大来说几乎是“断粮级打击”,他们出口的油菜籽有一半销往中国。而现在,这一扇门正在紧闭。
别忘了,加中农业关系原本并不差。在美方频频搞事时,中国反而是加拿大农产品的稳定市场,甚至曾在2020年和2021年进口大量加拿大猪肉和豆类。是什么让中国态度急转直下?答案很简单:政治站队。
加拿大这些年对中国的战略错误令人咋舌。从孟晚舟事件到参与“印太战略”,从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到跟风炒作涉疆涉港议题,特鲁多政府一直在扮演“北约的小喇叭”“白宫的传声筒”。这套“嘴上要合作,行动上使绊子”的外交手段,早已被中国识破。中国的回应不再是外交声明,而是精准打击:关税、调查、削减进口额度,一击即中要害。
新任农业部长麦克唐纳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罕见“服软”,明确称解决与中国的贸易争端是“最紧迫问题”,甚至说要把此事直接向特鲁多总理汇报。但他真的有多少筹码?又能改变什么?更关键的是,他的前任早在两年前就说过类似的话,结果呢?什么都没变。
再看对美国的依赖困境。别以为与美国“天然一体化”的北美农业供应链就会保护加拿大,美国对加拿大农民下的狠手一点不比中国轻。特朗普上台以来,一边对加拿大钢铝征税,抬高农业机械成本,一边对乳制品进口设限,打击加拿大“供应管理制度”,逼迫其放弃对本国奶农的保护。这不叫合作,这叫掠夺。
加美之间最臭名昭著的农业冲突,就是“乳制品战争”。加拿大一直通过限制进口保护自家乳农,而美国则一再施压要求全面开放,加拿大农民早已怒不可遏。而特朗普政府现在又来一招:加征农业机械用钢铝关税,直接提高农业运营成本,让农民“自费破产”。这哪里是友好国家,分明是经济强盗。
麦克唐纳夹在中美之间,像极了一位被两头抽脸的尴尬部长。他左手是农民的怒火,右手是总理的外交投机,面对的却是被摧毁的市场链条和即将破产的农业信心。他喊出的“尽快解决问题”,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力感:加拿大没有独立博弈能力,只能在中美两极之间试图捡回一点喘息空间。
但问题是,这种“墙头草式”的外交战略已经被现实打破。对中国,失去了市场信任;对美国,成了贸易筹码。曾经标榜多元自由的加拿大,实际上早就失去了作为中等国家的独立性。尤其是农业,正在被彻底“殖民化”:一方面被美国设限,一方面被中国拒绝,出口通道被切断,定价权被剥夺,补贴也日益捉襟见肘,农民彻底变成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这也让我们看到另一个真相: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农业自由贸易”神话,正在破产。加拿大农民一直被灌输“依赖国际市场是高效配置”的逻辑,可如今国际市场不再可靠,国家却无力保护,曾经的效率红利反过来变成了生存陷阱。油菜籽播下去可能卖不出去,养的猪可能卡在港口出不了关,精密设备涨价却没人补贴,一整条农业链条眼睁睁被割裂。
麦克唐纳若真想为农业脱困,那就得做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决断:不是去求中国或求美国减税,而是逼特鲁多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停止“对抗投机”,在对美政策上拒绝被当作附庸。换句话说,只有当加拿大真正摆脱被利用、被操控的地位,农业才有生机,谈判才有底气。现在的加拿大,不缺农田,不缺技术,也不缺市场潜力,它缺的是一个清醒的战略认知:外交投机换不来经济主权;政治附庸换不来农民信任。
中美博弈还将持续,但如果加拿大还想着“在风口中混日子”,那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油菜籽、猪肉和豌豆,将不再是“出口主力”,而只会成为国际争斗中被碾碎的沉默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