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执意要对日本加征25%的关税,彻底将日本逼到墙角。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只能破釜沉舟,日本首相石破茂罕见发出强硬警告:日本不会投降,更不会任人宰割。显然这次,日本真的动了真火。
7月11日,特朗普在一次经济政策讲话中直接表示,针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美国将施加25%的新一轮惩罚性关税。这一消息在东京引发强烈震动。
日本首相石破茂当场回应:“如果特朗普总统执意推行该政策,日本绝不会低头。我们会以实际行动捍卫本国的经济主权。”他甚至抛出更狠的一句:“请美国不要低估日本,我们不是谁的附属国。”
这番言论,立刻在日本政坛激起千层浪。在日本媒体和社交平台上,网友们纷纷喊出“日本总算硬气了一回”“石破是爷们”,一时民意高涨。
但美国方面的回应却是冷淡的。国务卿鲁比奥轻描淡写地表示:“可以理解石破首相的反应,日本也是国家嘛,有情绪也正常。但我建议,话可以说,事可不能做。”
这一“理解式警告”,听似温和,实则不容置疑。美方的潜台词很明显:你可以跳脚,但不准越界。
表面上,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制造业完备,科技实力强大。从丰田、索尼,到三菱重工和东芝,日本企业在全球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但必须承认,日本的发展路径,从战后起,就与美国深度绑定。从安全防务到金融政策,从能源依赖到外交立场,日本都不可避免地被纳入了美主导的体系。
日本想“翻脸”,不是没胆,而是没本钱脱钩。石破茂虽然喊出了“独立自主”,但要真正摆脱对美依赖,谈何容易?从美军驻日基地的现实存在,到关键技术的引进渠道,再到市场准入门槛,日本的自主权始终被“同盟关系”所钳制。
不同于安倍、菅义伟、岸田这类相对保守的自民党首相,石破茂长期主张“对美关系去附庸化”,他曾在2023年党内演讲中公开表示:“如果日本连经济命脉都交给美国,那所谓的独立国家就是个笑话。”
这一次对特朗普叫板,其实延续了他过去的外交理念。而且,从日元连续贬值、制造业利润萎缩,到美国不断要求日本配合制裁中国、限制对俄贸易,石破政府确实到了一个必须做出调整的节点。
只不过,他这回选择的是“亮剑”。
第一,美国要钱要到“眼红”,关税是“政治筹码”
特朗普本质上不是一个外交讲究人情的人,他在任期内已经对中国、德国、法国等盟友国家一视同仁地“割过肉”。
对日本,他更是认为过去数十年“吃了美国太多的红利”,是该还账了。
尤其是汽车产业、芯片领域、重化工业,特朗普政府始终认为美国的“衰退”部分是被日本企业“挤压”造成的。而今,要对中国动手,顺带“削一刀”日本,也是特朗普平衡国内选民和军工资本需求的一种方式。
第二,美国深知:日本再闹,离不开美国这棵树
鲁比奥的表态堪称经典:“你可以喊几句口号,但你不可能真断了跟美国的经贸关系。”
这话一点没错——日元资产的安全离不开美联储;日本债市的大买家是美国机构;日本芯片对美出口比重高达45%;美军驻日是防务根基;日本油气九成靠美国盟友渠道。
特朗普敢加税,是因为他看穿了日本“挣不脱”的枷锁。现实是,日本承受25%关税的代价不小。据经济研究机构预测,仅汽车行业每年将损失超过300亿美元,还可能引发股市震荡与外资撤离。
石破茂明知如此,还敢直接对特朗普“喊话”,说明他有更深的打算:
一是争取国内民意,强化政权稳定;二是试图逼迫美方重新评估对日策略;三是释放“日本将寻找更多平衡点”的信号,试探欧美之外的经济空间(比如东盟、印度、中国)。
尽管强硬,石破目前还没有宣布任何实质性反制措施。没有公布对美征税清单,没有中止安全协议,没有叫停驻日美军谈判。
这说明,他的“硬”更多是舆论层面的策略,是争取话语权,而非真要“脱美”。
但这正是政治的艺术——看似疯狂,其实是谨慎的进攻。石破想逼美国谈判,而不是决裂。
石破茂这次公开“发难”,打破了日本政坛长期对美俯首称臣的传统姿态。他的话未必真能改变特朗普的加税决策,但他已经借此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让世界看到,日本有意重塑自身地位,不再甘心做“美国影子”;二是让国内民众意识到,日本不能永远用沉默来换安全,用妥协来换繁荣。
这场关税争端的背后,也再次让日本明白,美国不可靠,是继续当美国的盟友,那种随时压榨收割的棋子,还是选择独立自主,争回尊严,就看石破茂有没有那种魄力了。特朗普这一棒,打痛了日本,也可能打醒了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