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史
董进,中共党员,博士,现任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董进长期从事自主可控区块链、芯片领域的底层核心技术研究,主持研发了软硬一体、开源开放的区块链技术“长安链”,实现从芯片到硬件架构、软件架构的全栈区块链技术自主可控;推动“长安链”在一批国家重大数字工程中应用,铸牢了数据安全可信流通的“底座”。
2021年,董进被授予“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区块链是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底层技术。2019年,北京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微芯院)成立。作为微芯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董进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科学家团队,研发了自主创新、性能全球领先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长安链”,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的重大数字工程。
董进指导团队进一步提升“长安链”软硬件技术水平。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供图
齐聚顶尖科学家扛起自主创新之旗
区块链,作为新兴数字技术,能够保障网络空间中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在区块链上传递的数据真实可信、不可篡改,并且确保数据所有权唯一。因此能够把分布在不同主体的数据安全可信地链接起来,被誉为构建数字经济信任关系的关键基础设施。
2019年,国内区块链应用已经繁花似锦:电子证照、金融、医疗保险……但构筑这些应用的底座,却是国外的底层操作系统。
信息安全的命门绝不可掌控于他人之手。这一年,董进受北京市委、市政府邀请,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在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董进力邀数百位海内外区块链与芯片设计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加入。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在国外任职,董进反复跟他们沟通,介绍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了照顾海外科学家的工作时间,越洋电话、越洋会议常常安排在凌晨。
王戈锐目前已经成长为微芯院的骨干青年科学家,今年获得了“北京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他说,自己在国外高校博士毕业时有许多职业选择,“在与董院长交流中,他对未来科研发展的思路非常清晰,展现出深邃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科研胆识。谈到硬核科技自主创新的意义时更是让我热血沸腾。最终,我选择了加入微芯院。”
在董进的带领下,研究院强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构建起“集团军作战”体系,以中共党员为核心力量的骨干科学家、工程师全职投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研发直指应用需求痛点。他们信念如磐、目标明确:突破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铸就自主可控且全球领先的“中国链”。
锻造“长安链”破解区块链“根问题”
从底层架构出发,完全从零起步,董进带领团队,成功锻造出国内首个自主可控、软硬一体、开源开放的区块链底层技术体系“长安链”。
软件层面,“长安链”首创“动态自适应、可装配”的新型区块链架构,交易处理性能突破每秒10万笔,实现了全球领先;硬件层面,“长安链”在全球首创9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将区块链交易性能提升50倍,隐私计算性能提升20倍,内置硬件级数据屋,确保了原始数据“可用不可见”,有效解决了大规模区块链应用面临的性能和安全瓶颈……
这背后,是团队无数个日夜的努力:代码调校、芯片流片、模型验证……研发的核心阶段,董进和团队骨干一起战斗:梳理技术逻辑,看实验进程,提出关键的指导意见。
“‘长安链’实现从芯片到硬件架构、软件架构全栈技术自主可控,将核心科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解决了我国区块链自主可控的‘根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这样评价。技术成果的“含金量”要经得起业界的检验。董进带领团队在研发“长安链”之初,就明确了开源开放的定位,坚持“用代码说话”,接受开发者和上下游用户的“试金”。目前,“长安链”300万代码全部在官网无保留开放下载。他说,“长安链”完全开源开放,能够倒逼团队将技术的实用性和成熟度作为产出目标,让整个技术体系更加稳健,同时形成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生态。
此外,开源开放让更多用户可以低成本使用自主可控、高性能的区块链技术,有力提升了政务、金融、贸易等关键领域数字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支撑重大数字工程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长安链”问世以来,持续支撑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和超大城市的关键领域数字基础设施重大工程,涵盖税务服务、可信数字身份、不动产、政务、能源、金融、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
在政务方面,自然资源部应用“长安链”形成覆盖全国、跨层级、跨系统的不动产登记区块链,实现我国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的效能大幅提升,跑出了“加速度”。
在金融领域,不少中小企业因缺少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而融资难,但事实上,很多中小企业都是核心大企业的供应商,有长期稳定的供应合同。建设银行应用“长安链”,把国内上千家企业的合同上链存证,确保合同不能造假。银行按照真实合同快速审批放款,平均放款时间从过去的1周以上,缩短到现在的1至2天,为中小企业送去了急需的源头活水。
在超大城市服务管理方面,过去,不少数据沉淀于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统计报表,存在共享难、应用弱等问题。2023年,依托“长安链”,我国首个超大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北京市目录链升级,汇聚全市16区及所有委办局数据目录,实现数百亿条数据安全共享,在城市运行、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上百项重点应用中发挥核心作用。
以海淀区为例,以“长安链”为底链,建设政务链和共识链,18个委办局45类证照数据完成上链,累计实现609个政务服务及207个公共服务应用场景落地。群众办事预约取号、智慧审批(“秒批”)、区块链鉴证等服务效率全面提升。“长安链”推动了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
来自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显示,“长安链”从2022年度至2024年度,连续三年位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多年前国内区块链行业“千链并发”的状况已基本完成收敛,“长安链”作为底层技术构建行业级、城市级、区域级应用链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赋能千行百业创新发展。
心里话
今年是微芯院成立六周年,也是“长安链”研发、支撑国家重大数字工程应用六周年。回顾过去2000多个日夜,我们团队的努力与拼搏历历在目,很骄傲我们的成果能融入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脉动。
六年前,北京市委、市政府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支持我们组建科学家“军团”,以全新的科研组织模式投入“长安链”的研发。六年来,我们始终聚焦区块链底层核心技术,心无旁骛,持之以恒,推动“长安链”完成21个版本更新,确保性能始终领先。我们把“长安链”全部300多万行代码无保留向社会开源开放,让业界放心、大胆应用自主领先的区块链技术成果。
目前,“长安链”正在支撑政务、能源、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一批国家重大数字工程。我们科学家最自豪的不是自己发了多少论文,而是自己不断突破、取得的科研成果实实在在地铺在了国家硬核科技自主创新的征程中。这份使命与荣耀,激励着每一个人。
如今,我们着眼未来,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开启研发下一代高可信区块链网络,以更高性能支撑高价值数据在自主区块链网络中流转,发挥价值,为建成数字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微芯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董进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付春愔
上一篇: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训练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