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醒悟,“关税战”绝非长久之计,“回旋镖”已经扎到身上,必须尽快和中方面对面详谈。但中方红线早已划好,能不能抓住机会要看美国的态度。

特朗普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表示,如果真的对中国征收100%关税,那对于美国来说,也不是长久之计。显然,特朗普也清楚,关税战是一把双刃剑,对美国经济也有重大打击。但随后特朗普话锋一转,强调美国是“被迫”这么做的,还表示需要“公平的协议”。美方大概率又要开始“倒打一耙”,将帽子扣在中国头上。
但是,无论美方的说辞多么冠冕堂皇,都改变不了事实。美方是实实在在的“始作俑者”,中方多次强调,中美两个大国的“缠斗”不会有任何好处。但是特朗普政府充耳不闻,高举所谓的“美国优先”,执意挥舞大棒,多方面限制、打压中国经济发展。但眼见美国经济先撑不住了,又开始想起了新招数。

贝森特
美财长贝森特强调,下周会与中方高层会面,继续讨论中美贸易的问题。此前,中方官员与贝森特进行了视频通话,在经贸问题上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讨论。中美此轮谈判已经进行了6个月之久,但目前来看,“休战协议”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结合特朗普的态度和贝森特的行动不难看出,美方很清楚,继续强硬对待中国捞不到一点好处。因为中方已经精准拿捏了美国的“七寸”,在稀土、大豆方面精准反制。中方稀土新规出炉后,美方的“稀土替代大计”就彻底宣告失败了。只要稀土的源头与中方有关,那么第三国家就无法绕过中国的监管网络。

F-35
此前俄通社就报道过,目前美国军工企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无论是美军引以为傲的F-35战斗机生产线,还是各类舰艇的关键零部件,一旦稀土短缺,产能势必会骤降。但中方新规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如今的后果也是美方自己一手打造。
而大豆反制则瞄准了美国政治经济的"红脖子"基础。转而加大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采购时,不仅导致美国中西部农业州豆农面临"灭顶之灾",更直接冲击了共和党的传统票仓。美国大豆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度极高,中方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发美国国内的连锁效应。

美国大豆
这两张王牌的精妙之处在于,它们都精准打击了美国最关键的领域。在稀土问题上,美国试图通过"友岸外包"和储备采购来摆脱对中国依赖,却面临技术短板和供应链断裂的困境;在大豆问题上,美国倚仗其农业生产能力,却忽视了中国市场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中方对全球产业链有着深刻理解,因此才能一举捏准美国命脉。
中方的态度始终如一,“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中方的底线也划得非常清楚,如果要谈,美国就要拿出真心诚意。如果特朗普当局继续沉浸在“脱钩断链”的幻想之中,终将为其霸权思维付出沉重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