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易妍君 广州报道 继基准做市信用债ETF之后,债券ETF市场又有爆款。
据Wind统计,首批10只科创债ETF上市后的第5个交易日(7月23日),其总规模迅速突破千亿元大关;7月24日,该类ETF的规模继续增长,达到1010.86亿元。目前,在创新产品的助攻下,整个债券ETF市场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
受访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科创债ETF和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的爆发体现了机构对透明、低成本、较高流动性配置工具的迫切需求,债券指数化投资进入黄金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规模激增可能暗藏风险,当前应关注交易的拥挤度,以及ETF的折溢价估值指标。
科创债ETF吸引力何在?
在监管“强化股债联动服务科技创新的优势”背景下,首批10只科创债ETF于7月10日集中成立,并在7月17日同时上市。上市后,这类创新ETF交投活跃,备受资金青睐。
Wind数据显示,7月17日—7月24日的6个交易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的成交额分别达到809.11亿元、1021.12亿元、789.09亿元、1061.26亿元、478.41亿元、614.99亿元;区间合计净流入资金规模达到722.78亿元。
截至7月24日,首批10只科创债ETF的规模合计为1010.86亿元。
其中,科创债ETF华夏、科创债ETF嘉实、科创债ETF富国、科创债ETF鹏华、科创债ETF招商的规模均达到100亿元以上。
从产品本身来看,首批10只科创债ETF跟踪的指数有所不同,具体包括: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深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
这些指数定位于挖掘高信用等级、具有科创标签的公司债。例如,科创债ETF广发跟踪的上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指数,不仅要求债券主体的公开评级为AAA,还额外引入了“隐含评级AA+及以上”的市场标准。
在业内人士看来,科创债ETF之所以在短期内吸引了大量资金,有多方面的原因。
“科创债ETF在设计上采用了T+0交易机制、实物申赎模式支持实物债券与ETF份额互换、做市商报价制度,这显著提升了交易灵活性和套利机会。上市首日部分产品换手率高达6倍,流动性远超普通债券基金。同时,在‘资产荒’的背景下,科创债具备票息优势,契合当下配置需求。此外,在政策红利支撑下,也填补了对于高评级科创债的市场空白,在上市前就获得机构的超额认购。”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格上基金研究员蒋睿也表示,监管层持续推动科创债市场发展,科创债ETF作为跟踪这类债券的标准化工具取得了政策敏感机构的青睐,短期内形成资金集中流入。
“债市‘资产荒’行情未得到缓解,科创债ETF的创设推动抢券行情使得科创债利差大幅压缩,带来了一定投资机会。并且,科创债ETF兼具债券的稳健性与ETF的便捷性,比如可在交易所实时交易,申赎灵活、费率低于主动管理型债券基金,可满足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蒋睿表示。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认为,政策面持续加码科创债发展,为市场注入确定性预期。
曾方芳表示,在当前债券市场超额收益机会日趋稀缺的环境下,高性价比的被动型工具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并且,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融资载体,科创债发行主体多为处于关键技术攻关阶段的科技型企业,随着其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将有望持续增厚ETF净值表现,这进一步强化了资金的配置意愿。此外,市场容量充裕也是科创债ETF具备的吸引力之一。其标的指数覆盖沪深两市,样本空间广阔,成分券规模可达万亿级别,为投资者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信用债ETF持续扩容
在科创债ETF上市之前,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为吸金主力。
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也是创新品种,于今年1月底至2月初陆续上市。据Wind统计,截至7月24日,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的单只规模均超过100亿元,总规模合计达到1317.6亿元。
其中,公司债ETF易方达、华夏信用债ETF、南方上证公司债ETF的规模分别超过200亿元。
此外,较早成立的3只信用债ETF:平安公司债ETF、海富通短融ETF、海富通城投债ETF的规模也都达到200亿元以上;加上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这11只信用债ETF的规模合计为2299.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科创债ETF、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的推出,带来了重要增量,也改变了债券ETF市场格局。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市场上只有20只债券ETF产品,并以利率债ETF为主,信用债ETF仅有3只。截至今年7月24日,债券ETF产品数量增加至39只,其中包括21只信用债ETF。目前,债券ETF总规模达到5075.30亿元,较2024年底的规模增长了近2倍。
此外,从发展定位来看,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境内债券ETF市场正式迈入支持“硬科技”发展新阶段。
信用债ETF“高歌猛进”的背后,谁是主要“推手”?
贺金龙谈道,国内债券型基金中被动型产品占比仅15%,而债券ETF占比则更低,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科创债ETF和基准做市信用债(公司债)ETF的爆发表明机构对透明、低成本、较高流动性配置工具的迫切需求,债券指数化投资进入黄金期。
“上述标的目前以机构投资者为主,银行、信托、险资是主力,ETF的高流动性也满足一些机构的交易型需求。目前多只信用债ETF被纳入交易所质押库,支持投资者质押融资,进一步吸引追求收益增强的资金涌入。”贺金龙透露。
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随着科创债ETF规模激增,需要注意防范一些风险。
贺金龙建议,首先,应关注交易的拥挤度,以及ETF的折溢价估值指标。其次,需要注意ETF申赎机制可能放大债市波动,若有集中赎回行情,变现底层债券可能会遇到流动性问题。
蒋睿表示,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科创债已发行3157只,发行规模达32675亿元,存续债券2259只,债券余额24455亿元。按照当前的科创债市场规模来看,当前科创债ETF规模还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