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做法就像一个想做瓷器活却没有金刚钻的人。他看似满心想着调解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但实际上仍旧心存“反华”情结,近日更是威胁要对半导体加征新一轮关税,甚至不排除关税上调至惊人的300%。对于欧洲而言,却听到了相对“好消息”,这也意味着美欧关系在具体问题上可能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具体分析。
根据彭博社8月15日的报道,特朗普计划对进口半导体再次加税,原先设定的100%关税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求,考虑到将关税提高至300%。知情人士透露,关于这个大幅扩展关税的提案已经进入白宫高级讨论阶段,特朗普表面上看似是想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加大压力,实际上则是在做有针对性的行动,他的目的可以归结为两个:首先是鼓励相关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其次则是通过扭曲半导体供应链,迫使中方在经济谈判中作出妥协。
然而,从半导体领域对中国施压的效果实际上并不如特朗普所预期的那样强大。事实上,在英伟达和美国政府达成的特别协议中,英伟达承诺通过15%的让利换取出口许可证,双方合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中国市场赚取更多利润。然而,这种过于偏重经济利益的合作,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知情人士透露,英伟达已通知其部分零部件供应商暂停对H20芯片的生产。
特朗普在第一次发动对华半导体战时并未取得太大的成功,而如今中方的备战更为充分。从最新数据来看,仅2024年1至7月,中国国内生产的芯片自给率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5%。如果特朗普真敢执行高达300%的关税,唯一可能实现的结果便是打破两国间的贸易停战协议,并对全球贸易形势带来巨大的波动。
令人关注的是,虽然特朗普对中方提出的芯片关税高得惊人,欧洲却在这场谈判中获得了意外的“友好”信号。8月21日,美欧发布联合声明,双方已达成了一项新的贸易协议框架,涵盖19项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芯片半导体领域的合作。根据声明,美国对欧盟半导体的关税将限制在15%以内,这意味着美欧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场谈判看似令欧洲在停火问题上“吃亏”,但实际上,欧洲获得了在关税政策上的宽松优惠,同时美国还承诺将增加对欧盟能源产品的出口,计划到2028年,美国的能源出口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
由此可见,特朗普的政策不仅带来了美欧关系的新变数,也为欧洲争取到了更多的实际利益。通过此次谈判,特朗普从泽连斯基那里获得了“停火不是迫切必要”的立场,并推动“普泽会”提上了日程。而在欧洲,特朗普不仅推动了边打边谈的强硬策略,还使欧洲在美国市场上为更多美国产品敞开了大门。据悉,欧盟还承诺将在美国的战略性领域增加6000亿美元的投资,这一承诺预计将在2028年前兑现。这表明,尽管美欧之间也存在矛盾,但双方在经济利益上的共同需求也促使了更多的合作。
对于俄罗斯而言,特朗普表面上看似与美国保持一致,然而21日再次发声时,他暗示乌克兰在对俄罗斯本土发起袭击时的行为,显示出美俄关系的恢复依然非常有限。而对于乌克兰,特朗普虽在某种程度上表示支持,但其提供的安全保障显得非常虚无,实质性帮助几乎没有。
相较之下,欧洲则是在此次谈判中收获颇丰。虽然外界关注的焦点在停火问题上,但在经济领域,尤其是关税问题上,欧洲成功获得了有形的成果。冯德莱恩甚至表示,双方还将继续商讨进一步削减关税的可能性,这表明与美国打交道时,硬实力的展现尤为重要,而这一点在芯片关税的谈判中尤为明显。特朗普无疑希望通过在半导体领域施压,促使中国作出让步,但他高额的关税政策,可能最终损害的将是美国的半导体产业,英伟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特朗普作为美国的领导人,似乎并未意识到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需求。美国本土的半导体从业者多半并不支持特朗普采取高额关税政策,因为这不仅无法推动生产线的回流,反而可能迫使一些企业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特朗普的这些做法看起来显得过时且无效,难以阻挡中方的反击,毕竟中方并不会被动地等着遭受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