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 马爽)近年来,中信期货立足期货市场功能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履行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的责任,紧紧围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便利人民群众来不断寻求创新与发展。
聚焦服务实体与乡村振兴 彰显金融为民使命担当
中信期货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本质,将服务实体精神融入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培育中,服务实体经济和助力乡村振兴,以实干创造期货服务的新成效,全力为国家分忧、为人民谋利、为社会造福。
服务实体企业方面,中信期货聚焦主责主业,将衍生工具融入实体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期现结合与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帮助实体企业锁定利润、管控风险和稳健经营。例如,贴近大宗商品企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为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定制套期保值方案;助力完善中小微企业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化解库存贬值风险,在采购、销售、仓储物流、资金运用等环节提供多样化风险管理服务。截至2024年末,公司服务产业客户超过10000家,2024年实现产业套期保值金额9000多亿元,通过场外衍生品和现货业务服务实体产业交易金额1000多亿元。
乡村振兴方面,中信期货探索运用“期货+”和各种帮扶模式服务三农。公司连续多年大力推广“保险+期货”模式,为涉农主体提供价格保障,在此基础上参与创新升级,探索更多新模式,如联合多方设计“主粮作物冻灾指数”项目,为农民提供全新的风险管理工具,保障粮食安全。此外,公司延伸产业帮扶、公益帮扶、消费帮扶等服务,推动“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升级,协同基建援助、就业支持等举措,形成金融资源与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2016年至今,公司累计开展“保险+期货”项目409个,项目赔付金额超过3亿元,同步配套帮扶等资金投入1500余万元,在服务“三农”中取得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
既坚守金融本源又创新服务模式,中信期货通过专业化工具创新和服务体系升级,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价值,为实体企业稳健经营构筑“安全网”,也为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技术赋能数智转型 激活产融良性循环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数字金融的发展。数字金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重构金融业务流程,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及风险管控精度。期货行业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是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信期货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实践,在行业内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在数字金融层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自主研发了期货行业首个“AI+期货风控”的实时智能平台,帮助客户和企业将风险从“人防”向“技防”“智控”转变,已覆盖风险监测预警、交易行为监测管理、智能风险通知及处理等六大风控场景。平台应对突发市场行情,为风险处置赢得时间,减少出现负面的连锁影响,守护投资者利益,有利于提高期货市场风险应对和处置能力,提升期货公司和客户的抗风险能力。
公司紧紧围绕技术创新这个核心,以强化数字金融为动力牵引,持续推动数智期货成果转化,不断增强期货服务的科技含量,力图为市场提供更加实用好用的金融服务平台。期货市场联通千行百业,科技正在赋予期货行业新的发展和服务基因。
文化铸魂聚合力 创新载体树新风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使命愿景、经营理念、工作风格和行为习惯等要素组成。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具有凝心聚力、成风化人的重要作用,是企业建立长期竞争优势、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和精神内核。
中信期货以“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为企业文化建设根本遵循,传承中信集团企业文化体系,践行“合规、诚信、专业、稳健、担当”的期货行业文化内涵,在加强机构和基础建设等“硬实力”的基础上,注重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和行为规范等“软实力”,打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努力推动全员形成健康的金融价值观,营造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的浓厚氛围。
中信期货以吉祥物“信小禄”为抓手开展企业文化创新实践,通过多元化载体打造特色名片。该形象深度融入文化宣传各个环节,衍生出涵盖节庆贺喜、投教视频、互动客服、业务漫画、宣传海报等类型,覆盖员工培训、制度宣导、投资者教育等多个应用场景。推出的大宗商品盲盒系列,将期货品种拟人化呈现,创新实现专业知识科普与文化形象传播的双重效果。内部调研显示,吉祥物的创新应用有效强化“专业、温度、责任”的文化认同,助推企业文化理念传播效能提升。
守正创新,笃行不怠。中信期货相关人士表示,公司一直以来深信守正创新既是期货行业的要求,更是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与时俱进,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以实际行动当好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公司在坚守本源中激发创新动能,在业务、科技、文化层面不断推陈出新,在支持实体经济做优做强上持之以恒,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谱写新时代期货高质量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