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关于关税的听证会让特朗普措手不及。
他原本认为,听证会上的支持声会一边倒地站在他这一边,没想到,最终局势却几乎成为他关税政策的“滑铁卢”。

特朗普显然没有预料到,反对的声音竟然会来自他自己人。
在这场听证会上,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亲自提名的两位大法官,戈萨奇和巴雷特,居然当场转变立场,提出反对意见。这一变化让大家大跌眼镜。

除了首席大法官罗伯茨之外,另外还有两位保守派法官也加入了反对的阵营。

这三位法官步调一致,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罗伯茨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政府所征收的关税,本质上是在对美国民众征税,把负担转嫁给了普通美国人。
更重要的是,征税从来是国会的职责,根本轮不到总统来干预。
如果算上之前就对特朗普政策持怀疑态度的三位法官,质疑阵营已经有六位法官,占了最高法院三分之二的席位。
原本大家以为保守派会全力支持特朗普,结果却转头拆了他的台。
这一局面让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瞬间濒临被否决的边缘。
如果关税政策被推翻,特朗普政府的经济政策基础将面临重大动摇。
特朗普当时主要依靠的是1977年通过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这部法律最初是为了让总统应对“异常且极为严重的威胁”而设立的,用于特定情况下的紧急行动。
但问题是,翻遍这部法律,根本找不到任何关于“关税”的条文。
特朗普声称征收关税是为了应对贸易逆差,可这种理由在法律面前站不住脚。

美国宪法明确规定,征税权属于国会,总统没有此项权限。
这一规定明确界定了权力的边界,体现了美国宪政中的权力制衡原则。
美国历史上,曾多次因征税问题,出现总统和国会之间的争执。
然而,像特朗普这样绕过国会,直接通过紧急状态法来征税的做法,实在是前所未见。
这种做法绕过了常规程序,显得极为随意和草率,引发了大量争议。

从法律角度来看,特朗普的这一操作存在严重漏洞。

而在经济方面,这项关税政策也遭到了广泛的批评。
美国商会在听证会上开火炮,直言这项关税政策看似是针对外国商品征税,实际上却是由美国公司和消费者买单。

进口商品中不乏中间产品,这些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
在成本飙升的情况下,企业的竞争力自然受到影响,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也逐渐消失。
更为关键的是,近50位跨党派的经济学家联名要求撤销这一政策,其中包括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和前财长耶伦等重量级人物。

他们强调,美国并不适合种植香蕉,必须依赖进口,这种贸易逆差是正常的。
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优势是全球公认的,凭借先进的科技技术,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长期保持顺差,而且这一局面已经持续了几十年。
贸易逆差本身并不是问题,更不能算作“紧急威胁”。
事实上,经济学家们的观点非常直接,特朗普所谓的“威胁”确实显得有些牵强。
面对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特朗普政府并没有轻易妥协。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警告称,如果最高法院认定关税政策非法,美国可能需要退还至少7500亿美元。
这一判决可能会给美国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若发生此类裁定,美国财政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特朗普自己也多次强调,没有关税就没有美国的国家安全,否则其他国家将会嘲笑美国。
但这种将关税与国家安全挂钩的说法,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
无论听证会的最终结果如何,都清楚地展现了美国国内体制的分裂。

司法部门对行政权力的制衡,以及跨党派在经济政策上的分歧,都暴露无遗。

曾被认为“权力最大”的特朗普,现在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归根结底,关税政策的合法性之争,实际上是在争夺权力边界。
而这场争斗的结果,不仅会影响特朗普的政治命运,还可能影响美国的经济走向,甚至波及全球贸易格局。
下一篇:没有了